cpu599大大,我先自我介紹,我有兩台車,2012 giant tcr sl3 配原廠g牌輪組;& 2009 kuota kaharma 配campagnolo vento reation g3; 目前外胎均改為pro3;騎車近一年,也是假日車友,每次大約可騎100k,爬坡比例約1/4,平地可騎32km/h, 碰到爬坡就龜速,不知道怎麼改善這問題,最近努力爬文,才看到這篇,我對車子不懂,所以請講白話一點,我會虛心受教。謝謝!(ps.體重85kg...)
要聽實話嗎?!
講白一點..你85kg除非你身高超過180cm.不然體重實屬過重.體重過重本來就是爬坡的天敵
再者練習不夠份量.假日才騎車.而且不是針對爬坡練習.會龜速是正常的.這跟輪組幾乎八竿子打不著
請努力練習.減重較為實在..

isohera wrote:
只是覺的,campy家輪組一直被詬病的花鼓內縮2:1編法
shimano 進入11速也要踏入花鼓內縮2:1編法
覺得很好玩而已
輪圈科技在進步,SHIMANO的高階輪圈,
都已經是碳纖維or複合材質製造的.
且,SHIMANO和CAMPY的2比1編法,
是把棘輪座加長,傳動側往花鼓中心內縮.
一般國產看到的,是把非傳動側往內縮.
別人大廠是因為11速不得不這麼做,
國產這樣做,平衡了張力,卻犧牲側向剛性.
還沒提SHIMANO和CAMPY的後輪圈都還是偏心圈勒~
再加上輪圈的進步,大廠要補足傳動側內縮的負面影響,不是難事.
別人有配套措施,我們台灣只有學皮毛.
ddar白馬 wrote:
輪圈科技在進步,SHIMANO的高階輪圈,
都已經是碳纖維or複合材質製造的.
且,SHIMANO和CAMPY的2比1編法,
是把棘輪座加長,傳動側往花鼓中心內縮.
一般國產看到的,是把非傳動側往內縮.
別人大廠是因為11速不得不這麼做,
國產這樣做,平衡了張力,卻犧牲側向剛性.
還沒提SHIMANO和CAMPY的後輪圈都還是偏心圈勒~
再加上輪圈的進步,大廠要補足傳動側內縮的負面影響,不是難事.
別人有配套措施,我們台灣只有學皮毛.
同樣的事情,外國就香的台灣就臭的,我只看到你的主觀偏見...........
材料運用上,碳纖複合材質就好!?客觀上來說你的說法並不正確,首先鋼材人類的處理技術雖然成熟,但那只是針對低強度鋼,針對超高強度鋼,技術還是很有限,單車若能採用1500MPa超高強度鋼,重量與強度與碳纖維並不會有太大區別,但這挑戰性遠超過製作碳纖維,真的做出來了,耐久性也不是複合材料所能比擬的,所以別以為複合材料就是先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