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3車款沒騎過,不知道騎乘感覺如何...
大家認為R3車架角度73度能力爬坡有利,GIANT ADV2不是也一樣嗎?
但我個人認為要靠腿力實力來決勝
之前常常聽朋友說都要靠腿力+輪組來決勝,車架都是差不多,沒有重要的!這是為何之原因?
還是我的想法錯誤嗎?
我的笨重的公路車9.7KG近了10KG
從北新庄派出所到大屯山自然公園花了35分鐘,是否不夠?
或者說,從少年開始,斷斷續續騎二、三十年的捷安特,已經夠了。
該從捷安特畢業了。
由於對cervelo soloist carbon非常有興趣,上網看了兩家官網。
還沒看之前,大概就是憑自己的印象,覺得捷安特就是家大業大,產品齊全,成車C/P值高,路上一堆。
對Cervelo的印象則是貴,除了鋁製的s1和RS,其他每款訂價都10萬起跳(計時車先不計),年輕的公司,高科技,低風阻,路上少見。
看了官網之後:
捷安特
Cervelo
一級車架的差別我沒有很懂,沒機會體驗,但是不同品牌給我的感覺很直接和真實:
騎捷安特,感覺自己像個使用者,關心花多少錢可以買到多少超值的配備。
騎Cervelo,感覺自己像個車手,關心自己能不能像車廠那麼努力,想榨出自己和這台車的每一分力量。
捷安特的網頁讓我看到車,和產品。
Cervelo的網頁,讓我看到車,和人。
然而碳纖的產品日新月異,如果不把"人"的因素考慮進去,日後這車架還會留下什麼?
不過就是舊的車架罷了。
Cervelo 網站裡面有一段影片,講的是CSC車隊一位車手,德國籍的Heinrich Haussler,在一場大賽衝刺之時以非常微小的差距落敗,只奪得第二。我看了非常感動,雖然裡面大部分的內容我不懂,但我覺得Cervelo想要講的是,賽場上有贏有輸,就算是第二名,你永遠都是我們的驕傲。
Beyond The Peloton: Milan San Remo 201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