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版主似乎太強調於器材, 忘了單車根本的動力在於"人"...
車子再棒, 器材再好, 人騎不動, 也是枉然...
回應的大大們有強調標準盤, CT盤; 後齒也分好幾類,
可重點是, 版主是不是應該找機會去騎騎看, 不管你的車是好車還是破車…
小弟舉環法高手為例, 這些人在爬山地站, 直上1000-2000公尺高山的賽段,
仔細一看, 許多車子用的也是CT盤, 可人家還不是起身抽車直上山頂…
登山車和公路車原本用途就不同, 所以變速系統的狀況也不一樣,
只是現在放在同一條路線上比較, 當然更會比出個不一樣的情形,
小弟在台北, 這兒有和136齊名的風櫃嘴, 還有巴拉卡公路, 假日都是騎車的人,
這兒看得到一堆騎「好車」, 爬沒三兩下就休息的人,
也看得到許多「勇腳」, 只是騎個中等級的公路車, 不落地一路直上…
所以, 大盤, 齒比都配好了就一路順暢?? 別忘了最重要的是自身的體力和腿力..
小弟當年選公路車也是看了半天, 在自己的預算許可下,
也看了國內國外的不少「高價好車」,
最後選了GIANT 2009年的TCR AD2, CT盤配後齒12-25,
這部車陪我用65分鐘從至善路走平等里上到冷水坑,
也只用了31分鐘從楓林橋上到風櫃嘴,
但是狀況不好時, 至善路上到冷水坑可以騎到90分鐘以上…
也可以花近40分鐘才上到風櫃嘴涼亭前…
所以我要說的是, 如果是為了要買一台公路車,
應該是好好思考這台車能為您帶來多少助益…
更要想想你能有多少能力, 可以讓這台車和你相得益彰…
以上感想請參考, 如有得罪也請見諒…
P.S. 一直想找個機會去騎一趟136, 希望過年時天氣好, 小弟去體驗一下…
給個小建議:
1.您先評估自己騎車上136大都使用什麼區間齒比?
2.看您將來的目的>是以比賽?健康運動?或是一般團騎偶爾參加一些比賽(ex:NeverStop)而選擇齒比。
我的推薦是買CT盤+12-25飛輪,在爬坡時進可攻退可守。
個人再去年10月時,136實力是49~50min(之後就沒爬過了),當時到後面4km是用最小齒比39-25,RPM在57~65左右,時速大約在10km/hr,心跳在18X~19X,當時心中只有一個想法:"我要CT盤啦"

以爬136來說:
如果您得實力在50min以內或是自許以勇腳為終極目標:那您就配53~39大盤。
如果您以休閒為主或者登山車實力在55~60min左右,那CT盤就對了
以上愚見供您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jordanaj23/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