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c996 wrote:
車越重越好,慣性越高?...我想騎公路車的都不有這樣的想法吧...(恕刪)
我是覺得單車上根本沒有啥慣性輪 或是慣性東西
因為輪胎轉動的方向 跟車前進的方向 是一樣的,
一般慣性飛輪是用在往復運動的活塞上面的
活塞是上下運動,有上下死點,不管你活塞的力道多大速度多快,
到了死點還是必須完全停下來,速度由0往回加速走,(不知道你有沒有跑過折返跑,就是那種感覺)
這時候飛輪的慣性就可以幫它一把
引擎是更如此,二行程的活塞往下是活塞推飛輪,往上是飛輪推活塞,所以慣性可以發揮
單車上面車輪即使有慣性也是跟單車前進的方向一致, 只會讓你加速也變慢,減速也變慢,
所以不管公路登山越野 車輪跟車身 還是越輕越好
White bear wrote:
我不覺得, 如果是定...(恕刪)
的確,較重的物體要讓他回到一定的速度是需要較多出力的,但相對的在他速度逐漸掉下來時候,你也是在休息
問題就在於能否取得均衡,你休息的不夠又要付出力量來提升速度當然是不智之舉
你說的情形我相信在一般通勤車很常見,但我們現在在討論的是幾萬塊的輪組,這樣的產品我當然相信不會有休息不足還要付出力量的例子出現,有的我想大概沒人買吧
產品的好壞就在於他能否給你最多的休息跟最少的出力,而且你還能買得起他
我拿這二組來比就是在比這個,哪一組能給我最多的休息跟最少的出力,這二組都是我能買得起的,若我要買的是zipp也不會拿這二組在探討吧
這不是挑戰而是藉由器材的選擇讓你騎的更遠更輕鬆
謝謝
kafka2004 wrote:
如果輪子的設計,可以減少這些摩擦力,就是可以提升它的慣性。
...(恕刪)
人家是說慣性輪這個名詞, 不是說慣性.
你說的這叫做降低阻力, 不是提升慣性, 我認為任何要運動的物體, 慣性越小越靈活, 越節能.
要提升輪子的慣性很簡單, 在最外圈貼上一圈鉛板, 保證慣性倍增(不論是轉動慣性或是質量慣性...), 不需要甚麼高科技的設計.
之前有一位大大分析過為什麼版輪的轉動慣性會比 A 框高(我忘了是哪一篇), 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板輪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風阻, 但是高框一定比低框來的重(相同材質, 相同技術, 當然是越大的越重), 為了減輕重量, 必須用更輕的培林. 因此重量相同的情況下, 板輪的質量會比較集中在外側(輪框), 所以轉動慣性會比較大.
降低風阻才是目的, 高轉動慣性是結構下不得已的副產品. 慣性大應該是缺點(不靈活), 怎麼在商人口中就整個倒過來? 變成版輪的設計就是為了提高慣性?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