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心態問題,是財力問題,有的人吃頓80元雞腿飯當午餐覺得很貴,但你中午時去五星級飯店看看將近千元的自助式午餐幾乎每天客滿,而且還說不貴,沒什麼心態問題,只是財力問題而已......
如果年收入千萬,買部單車9萬多,只是1/100薪水而已,九牛一毛,但年收入50萬的人買部2萬元的單車,就用去1/25的薪水了,誰心態比較有問題呢?又不是選手,幹麻花這麼大比例的支出去買部單車呢?買兩萬元單車的人其實是用了相當於九萬多元單車的人的四倍負擔啊...........
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
也許會問,騎台比機車還貴的車,頭殼燒掉了嗎? 上陂還累個半死,花錢找罪受嗎?
殊不知,這種檔位的車種含蓋粉多生理與心理層面
首先,外觀,一體成型,粉流暢的外型與配色
其次變速與換檔與其它配件,不論是傳動效率還是外觀都可以攻到頂
最後是車重,全碳纖維的車,真的輕粉多
跑車輪組Racing 0要價3萬五到4萬之間,粉適合上陂
尤其是Light Wave板輪,簡直是人間尤物,只是被撞就毀了,一組可以上看15萬,輪組而已歐,
最後當然是心中的小惡魔,當然有點炫耀的感覺,多少啦
最近的單車熱,不管是否能繼續持續
至少為環保真正付出一份心力
比起車照開 (有些不得不開),用嘴講環保,好太多了
至於車價, cccc
每個人賺錢能力不同
不同材質,當然有不同感受與截然不同的價位
工業設計操刀後,能化腐朽為神奇
那部頂多是中上的價位,還沒到頂
台北是收入超過5000萬的有3萬多人
有些則是省吃檢用,買自己最喜歡的
不管車價與技術如何
上路健康騎,其它的,就隨它吧
畢竟是人騎車 ,不是車騎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