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台灣有企業可以培養本土自行車選手登上國際賽事嗎?

我騎單車...但是若是政府要出錢贊助這單車選手...我肯定投抗議票...為何?

因為單車界台灣目前還沒有強到足夠在世界幾大賽事裡擠進10名...或是...百名...

但是放眼看看其他運動...

圍棋...棋王...棋聖...本因訪...女本音訪...幾乎各個頭銜都是台灣人包下...圍棋在日韓是很大的運動...有獎金有表演有職業的比賽...職照分階段考試拿取段數...贊助他更划算...因為他什麼團隊都不需要有...頂多棋手+經計人...

網球...單看國內新聞最近常常報導的...那幾位...尤其女雙...都打進世界大賽前幾名了卻還是沒人要贊助...男子網球那一個名次比女雙更好...卻新聞連報導都不想報導...男子單人的那一個選手經費都自己出...網球這項運動在外國非常的風行...且看網球的人很多...比賽一大堆...廣告效益算是最大了...都沒人想要贊助了...

撞球...阿就不用說了...這個第一名...但是第一名都在說體委會根本就沒辦法讓他們有個固定收入...與未來的發展...大多數撞球選手都只能拿獎金來過活...拿獎金來支持其他比賽...看看台灣出了多少個撞球世界第一...

跆拳...阿就金牌阿...金牌還不夠響亮嗎...5個圈圈的金牌呢...也是乏人問津阿...不過有人壽業者有贊助一些...

高爾夫...台灣有個正妹...也是在世界賽事中有很不錯的成績...經費?...靠他自己的老爸...教練+經紀人+贊助商都是他老爸...新聞有報導...

相信還有不少我也不知道的世界排名的台灣選手...大多數這些已經在世界頂點的選手都沒人贊助了...若是要贊助也該由這些容易拱上天的選項下手...沒理由選擇一個還沒在國際萌芽的運動選手...

打個比方...若是2件作品可以讓你賣錢...你會把哪個品項擺在最大的櫥窗呢?...

1...最多人看...最多人問...名牌光環(金牌)...這項產品銷售量在前幾名等等之類的產品...

2...你自己很喜歡...可是有可能賣不掉...也有可能大力推廣卻沒人想買又做白工...

我愛騎單車...但是我完全不想看單車比賽...其他運動我也不喜歡看...自從麥可喬丹離開公牛後就沒在看運動了...

rcl1015 wrote:
台灣是個小島,做很多事都會有經濟規模的限制,連客群最多的"棒球""籃球"都搞不起來了,何況是單車

這不是倡衰,這是實況,規模不夠大,啥都撐不起來!!

屁啦。

台灣人口約美國的1/12,請問職業隊的數量有沒有人家的1/12,人家有職籃、有職棒、有美式足球、有冰球、有n種職業賽車聯盟…,不要說我們有沒有人家加起來總數的1/12啦,連一個單項的1/10都沒有。
請問這是沒市場規模還是沒用心?

日本人口約台灣的1/5,請問我們職棒市場有沒有開發出人家日本的1/5規模?
請問這是沒市場規模還是沒用心?

英國人口才台灣2倍,請問英國足球的職業隊是天上掉下來的?
請問這是沒市場規模還是沒用心?

論單車就來看單車吧。
荷蘭人口1600萬,比台灣整整少掉(北+高兩市的人口再x2),要不要去查一下人家的職業單車隊有幾隻!
請問這是沒市場規模還是沒用心?

別人家的運動市場難道不用當地業者努力開發?躺著幹,人家就會來看比賽?
不要政客財團在電視上怎麼推拖,就學著人家怎麼講,別這麼好呼嚨。

每次聽到代理商在拖推台灣市場太小,就覺得根本是在講屁。最好是香港的人口也比台灣多啦。
再聽到消費者也學著說那一套「台灣市場太小」說詞,就好像把別人的屁吸進嘴裏再吐出來。
OK! So be it!! 你對

您的文章本文少於15個字, 將無法儲存文章。
s07172 wrote:
我的結論:不能有一流選手,也能辦一流比賽
有一流比賽,就能培養一流觀眾
...
不論是觀光也好,國家形像也好!!...(恕刪)


這部份~台灣有一群人默默耕耘十年多了

還在努力當中^^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對單車賽事有興趣的人口少之又少,再有限的資源及廣告效果不彰的情況下,政府/企業怎麼樣都不會選擇支持這種燒錢的運動~
培養選手要從小開始的
通常要練到25歲以後,成績才會出來的
看看環法都30歲以上的,這時實力才出來的
從這角度來看,至少要培養十年以上吧…

台灣腳踏車剛起步,大家也都沒接受什麼專業訓練
我想短時間是很難看有選手登上國際賽事吧

如環法、環義之類的

s07172 wrote:


我覺得要一步一步...(恕刪)


很有道理
辦得出好比賽
比有好選手重要

環法有多少法國選手能穿黃衫
但環法重要性沒有其他賽事能比
環法除了對自行車產業很重要
對法國的觀光產也很有助益

話說
我覺得台灣如果能辦幾個大比賽
我們能交到外國朋友
比拿錢去援助友邦實質的多
想到你說的.就覺得我們國內的動運選手.可真是悲哀.
之前有看到一個金牌選手在加油站打工.看到真的替他難過.也證明.在國內.運動不能當飯吃.
或是說一些選手要出國替國爭光.要自費旅費.真是悲哀.看了就難過.
那一些人.整天只會嘴炮.做戲.只有成功的.倍新聞炒出來的.我們才會知道有他們的存在.
得金牌.人人知.但是之後呢?還不是要工作養家活口!如果我是運動員.得牌.我身上不會掛國旗.
會掛培訓我的單位旗幟.免得對岸那一些土匪的搗亂.
其實,只要政府是支持職業運動的話,不一定要政府出錢
政府可以讓出資的企業【減稅】,相信就會有企業願意贊助選手或是主辦比賽!

環青海湖的歷史也沒幾年,但現在是亞洲重要的比賽
UCI也給予肯定! 更有2級洲際車隊參賽。去年好像有一級洲際車隊參加吧!

但話說回來,我們大部分的國民還沒有欣賞國際賽事的水準和能力!
光每年一度的ING台北馬拉松賽,在周日上午管制交通辦比賽
就被老百姓罵到臭頭,甚至喇叭按整路
更有傳出選手被車撞傷的新聞

這樣要怎麼推廣運動賽事??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