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olin wrote:
利用不同質量/直徑...(恕刪)
事實上您講的完全沒錯,轉動慣量I = 力矩/角加速度
力矩跟角加速度都可以用量測的沒錯,
高中物理也做個小車子下滑的實驗。
實驗的控制當然也是一門藝術。
如果可以在真空中進行實驗可能會更好。
仔細觀察一下輪圈,其中影響I=mr^2的r其實是質心至轉動中心的距離。
理論上質心同形心,會因為形狀或材質不均勻的問題造成偏離理論值。
其中影響此I值最大的零件是輪框(rim)。
r值=輪圈形心至輪圈內側的距離+輪圈內徑,其中輪圈內徑=(633/2-(rim height))。
但仔細觀察輪圈斷面的幾何形狀,厚度薄薄的,材料不均勻的程度影響有限。
又因為現在機械製造的精準度,形狀誤差的影響也有限。
就算形心偏移幾個mm,但實際上r值佔絕大部分的是輪圈內徑。
我是認為誤差有限拉。
舉個例:
假設理論r=305,305^2=93025
r=304, r^2=92416, 差理論值0.7%
r=303, r^2=91809,差理論值1.3%
r=300, r^2=90000,差理論值3.3%
但我認為拉,輪圈的形心會差到5mm,輪圈廠應該可以去洗洗睡了。
那再來說質量,我相信也是一樣,差到一定的比例也可以去洗洗睡了。
當然我不知道各家品管的要求,但一般機械加工廠的公差應該都算條的,應該不太可能到1mm。
就平均值來講,可能還是非常接近理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