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種踩踏法使用到的肌肉群大多是比較大的肌肉,耐力和力道會比起光使用小腿腹的肌肉(蘿蔔腿)的肌肉要來的有效率和持久。
雖然剛開始會很不適應,前幾次採用高回轉速方法會很辛苦也容易抽筋,但練起來後會很好用,搭配上正確的單車騎乘姿勢,會更耐久而不疲勞,相信樓主經過一番調整與適應之後會很嚇人的~
另外建議樓主,練習迴轉速方法,最好調整道平路可以維持在100左右的迴轉速巡航,這樣對於上坡時會比較有幫助,同時要注意呼吸的節奏,就像當兵要唱軍歌,左腳發音,所以樓主可以練習一下,每兩次到三次左腳出力時,就吸氣,然後同樣兩次到三次左腳出力時就吐氣,如此規律性的呼吸練習可以減少腿力還有卻無法讓呼吸和心律跟上的困擾。
歡喜就好
escape1000 wrote:
內湖的RST還有很多...(恕刪)
週一去中和南信還有幾本, 不過還是打電話問一下再去吧!
避免這幾天被買走!
請問一下爬武嶺 維持18 KM/HR 3個小時
很厲害勇腳
請問這位高手都在哪裡練車啊??
真的很想請教這位高手!
Make a wish, follow your heart, dream will come true!
一起踏騎節能減炭 共同創造綠色地球
從早先的"帶出迴轉速"開始
漸漸地 我發現很不容易有山路能讓自己順順帶上75rpm
有時候就算是迴轉速起來了 體力卻消耗的很快
就像是政大環山道 迴轉速都在60~70跑
而且到達終點時間也不會比較低迴轉速快
我很同意Dr.蕭的看法那就是:
爬坡先注意自己的呼吸順暢度
把肺部裡的廢氣盡量排出 吐氣時間拉長
把腳踏什麼迴轉全擺在一邊
身體動作會自然的與呼吸節奏配合
爬北宜我的迴轉速高到75rpm就升檔
低於60就降檔
如此騎乘 狀況好得不得了 時速在15~20之間
緊繃卻不會提早耗盡體力
接著
呼吸做到自然不刻意吐納後
就要判斷地形變化 從剖面看山路是連綿的波浪型:有緩有急
邊騎邊觀察前方的坡度 然後配合儀器
陡了身體會告訴你 然後迴轉速開始掉
別急著換檔 過早換檔也是無效率的舉動
設想一個數值 只要低於這個數字就換檔
跟騎2t車一樣引擎
轉速過了幾千轉後加速變的凌厲
很多時候過了坡頂是每個人最想放輕鬆的時候
那是心理層面
但是身理需要輕快的踩踏來排除堆積的乳酸
所以下坡升檔雙腳做個短暫的回復吧
說到休息 爬坡不像平路輪車
怎麼樣也要想辦法讓僵硬的肌肉得到舒展
山路間的緩(下)坡就是很好的利用機會
如果是持續的上坡考驗的就是基本功
踩踏的效率;姿勢等等
站起來抽車也是可以得到舒緩
千萬...別把抽車當作最終手段
也就是說當抽車完坐下來那一刻就等於被宣判死刑了
關於抽車
將每個坡劃分成幾段
在到達坡頂的前幾公尺開始抽車
交換肌群使用
體重輕的人更需要常常交換騎姿
來平衡輸出較為不足的情況
相信每個人做抽車動作集中意識的部位不盡相同
我把意識放大在雙手上:推拉的幅度好大
集中在雙腿上呢:馬上就疲累了
現在是集中在肚臍那裡:當作是個不動的活塞
其他部份順勢去發力
打了這幾段出來
希望對一些想要增進騎技/克服爬坡的車友有幫助
我很喜歡爬山路
也常常爆缸
對我來說
聽見自己大口的喘息聲以及汗毛直豎的感覺真是太棒了
也許是只有騎過鋼管公路車
車子不輕 爬坡很自虐 和平路感受完全不同
我想我是偏好對抗阻力的騎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