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新人提問購買公路車

河濱自行車道休閒運動比較適合樓主年紀(我也是這個年紀)。我一年騎差不多4~5千公里,都是雙北自行車道和大學校園自行車道,買了2輛折疊(10幾萬), 一輛復古平把不鏽鋼車(10萬),一輛彎把公路車(連換框十幾萬), 一輛電輔小徑(2萬),一輛電輔山地車(十幾萬),騎了4年多,覺得買最後那兩輛電輔車就夠了,其它車都是過程可以跳過。
mark1008 wrote:
河濱自行車道休閒運動...(恕刪)

01這裡有句名言,給樓主參考:
愛惜生命,遠離河濱。
小心騎,慢慢騎。公路車輕快,車輪和地面磨擦力小,煞車距離長。要應付河濱遛狗,遛小孩的各種突發狀況,風險大。
mark1008

假日河濱和大學的自行車道真的是人太多比較不安全(特別是親子騎車學車的), 如果是退休人士利用平日騎就好,假日就休息不要和親子同樂的去擠了。

2023-07-23 1:44
laurakao

六、日假日避開下午,河濱還是可以騎的

2023-07-25 11:27
TONY1978 wrote:
把它當機車騎當然就沒運動到了


那麼慢的機車應該會騎到瘋掉
電輔+1 以樓主的年紀來跟經理來看應該目的是舒服不傷身的騎車

所謂傷身就是北高,雙塔那種長時間距離,曬跟體能的磨耗,是挑戰但不一定健康

一般來說,沒有跟人輸贏的話,要速度舒服的騎,電輔開中等會比最頂級的車還快的多,你等於少花6~10倍的錢拿到一台頂車,缺點限制續航3hr內,其實對你來說應該是很夠的

電輔車能夠幫助你到達原本不太可能去騎的路線(太硬)路線多元,因為吃電也不用太特意裝備輕量是最佳的省錢

不要以為電輔車就是偷懶車,能偷懶也能認真騎,你加買一個功率計就能認真騎了,而且是舒服的認真騎.
腿力不夠,電力來湊,能體驗選手的速度快感.又能低成本購車.大大增強遊戲體驗.你也比較會想出去騎

大部分人排斥電輔無非是覺得後續保養費用(電池)比較高,或者怕太偷懶,或丟臉(花大錢買外觀看不出來那種,只是花智商稅),其實這三者都是想太多,電輔電池單價不低
但公路車消耗價更高,偷不偷懶是自己決定的
丟臉更是想太多,沒人在乎你騎什麼,除非你是正妹,露球那種....
龍貝爾

就是跟鹹蛋超人一樣 超能力只能開一定時間 然後就後繼無力了

2023-07-24 15:41
James李爺
James李爺 樓主

沒考慮電輔車,就是小心的幹個「體力活」😂😂

2023-07-28 0:49
你的需求下述這篇大同小異,可參考其他網友意見。
"老人家運動健身用! 登山車or公路車?">
另外請問你是自已獨騎,還是有同伴(會騎公路車)可指導,如果這個年紀獨騎要自登山車轉公路車的安全風險非常高,"老人家運動健身用! 登山車or公路車?" 中有一位年齡與你相近也是登山車轉公路車,就是有友人陪同與指導並騎乘寬顆粒700C胎的公路車(有點類似城市休旅或礫石車)才能安全轉換。如果獨騎無同伴說明及指導則風險相對很高。
若希望將來能騎的遠一點,高一點。如果現在是騎26吋登山車,可轉騎輪組29吋的登山車,騎乘效率較26好很多,困難地形通過能力更高更安全,只要車架尺寸選16~17吋就可以。
James李爺
James李爺 樓主

決定買Fastroad平把車(目前騎兒子留下的10年登山車),最近也加入「周周來騎車」團,準備參加活動提升騎車能力與安全性。

2023-07-28 0:57
蘭陽仁 wrote:
你的需求下述這篇大同...(恕刪)


彎把車有車友指引 :風險一樣很大
乖乖去fitting吧
好的fitter會依照柔軟度 年紀 目標調整車子
若是嫌貴嫌麻煩 那就別碰彎把了
fastroad 換35c胎騎一騎就好
june-sue

對啊,騎彎把又喜歡翹屁股的脖子跟脊椎會比較痠

2023-07-24 20:28
我看比較平價的電輔,齒比做的都很輕又單盤,跟電輔ubike差不多,踩沒幾下就車速過快了,光看齒比配置跟重量實在很沒few
James李爺 wrote:
近日欲購買公路車做為長久的休閒活動和運動目標


我回樓主 都是為了這句裡的 長久兩字

如果要長久 就要相信科學

讓數據說話 而不要隨便買二手車 除非確定是適合自己的規格

那些對FITTING反感的人 其實那個不叫FITTING

買車前做的測量 那叫做SIZING

你連你的跨高 肩寬 手長 軀幹長 大腿長 臀骨寬度 都不知道時 你要怎麼買車

你告訴我
James李爺
James李爺 樓主

Fitting?Sizing?好問題!近日打聽到「96」有做fitting價格還算優惠,先來去探個路。

2023-07-28 1:04
公路很吃身材,平把比平常大一號會較舒適是還OK,但彎把大一號或小一號會較慘
公路的車架拿來改平把是OK的,但平把車架改彎把並不OK,你說的這台2023 contend AR 是台灣出嗎,因為印象這台國外才有,這台是把DEFY跟TCR 兩個優點集合再一起,其實3台都差不多噱頭而已
就想像 TCR DEFY cotend 都是同一台車就對了,因為都可以靠微調去調整 差別只在變速器跟輪胎..
2023 contend AR 如是台灣 價格2萬左右覺得可以買,但是如果還能找到 contend 2018 SL 2 會更好,因為沒有碟煞會更輕,重量跟碳纖帶碟煞的DEFY差不多,重點比較沒有鎖死問題,如果你走的路線自行車道上下橋牽引道下車道都用牽的就沒差,但有要下坡最好別碟煞會鎖死,因為牽引到的路的磨擦係數都很低,他設計就是給你用牽的不是騎乘,如果你下坡用騎的又用碟煞會很危險
James李爺
James李爺 樓主

Giant網頁有Contend 2023 車款,我最後決定買Fastroad平把。

2023-07-28 1:10
TONY1978 wrote:
彎把車有車友指引 :...(恕刪)
還是決定買Fastroad平把公路車,讓老屁股下沈一點
jcchiou

輪子會影響整體路感, 換個好一點的輪組和外胎, 又會是全新的感受

2023-07-28 8:11
MuMuyo

外胎推MAXXIS Hihg Road 28C

2023-07-28 9:27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