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up wrote:Allez帥多了!當然重量也多 Allez Comp 官網售價 81,000,重量 8.7kgTrek Emonda ALR 5 Disc 售價我沒查,樓主說是 79,000 重量 8.9kg我看不出來 Allez 哪裡重了。什麼爬坡全能都是夢,買 Allez 就對了。
Komii Toy Reviews wrote:Allez Comp...(恕刪) Allez 車架1511g trek的是1121g,或許閃電很聰明的配了Dt470輪組,而不像其他家配2kg練習輪+很重的內外胎,不過老話一句碟煞車練習輪跟座墊都是給你騎回家用的.所以才說兩者取向不同.差400g以車架而言1121g要組到7kg以下也不難,可以稱為爬坡車....1511g雖然好騎剛性也高 ,但要稱為爬坡車架恐怕有點困難
Komii Toy Reviews wrote:我是覺得鋁車就鋁車,...(恕刪) 不要被品牌左右 鋁車就是鋁車20年前技術就成熟了 重量完全沒有進步中間廠商實驗超輕鋁钪 鋁鎂 鋁x合金最後還是回到6061 7075講的出的高級的鋁車 閃電 崔克 佳能戴爾都是台灣做台灣有能力做高階鋁車的就那幾個說穿都是同個聚落生的噴不一樣logo而已至於一台八九萬的車鋁車 配普通輪組 是有點驚到我我還記得疫情前canndale鋁車架價格是12000 配二級碳叉轉換成碟煞版就翻倍價 讓人滿滿問號即使車架漲到24000這樣我會期待剩下6-7萬也要給我物有所值配備吧但看起來真的還好而已
TONY1978 wrote:不要被品牌左右 鋁車...(恕刪) to利口我不是工程師 我確實不懂鋁車 但我家族在中部 親戚很多都是單車業有作業員到經理 從便宜車到頂級零件都有我的結論都是靠抬槓後佐證推理首先從產業發展來說 企業拓展廠房股價都會漲鋁車製成的廠房設備已經很久很久沒更新了連三四線hasa都主打碳車 鋁車真的要邁入夕陽的產業簡單結論就是 鋁車材料就那幾款 燒焊到熱處理技術也都一樣好看不好看而已要舒適用6061 要硬派7075 有些其他型號 但都大同小異高級一點就靠管壁厚薄來控制剛性 這也不是什麼了不起技術總之在碳纖維前 鋁車架確實沒優勢真正優勢就是量產便宜但進口品牌一點也不便宜真的太敢賺了
TONY1978 wrote:to利口我確實不懂鋁...(恕刪) 金屬車架最大成分的技術在於幾何跟用特殊管型.來控制需要角度的剛性.....再不濟也用管徑來控制...物理都學過..大盤也是這樣搞的....DA大盤要不是那根24軸再亂...即使他雙邊都是鋁製...也跟碳曲柄差沒多少(大盤側跟碳差不多...另一側剛性很差)......而DUB 或BB30 重量相對容易做的輕量.這就是管徑控制剛性的例子(你可以看一下SRAM RED 24軸跟DUB版本重量差多少...這就是管徑控制剛性 /重量)焊接法 跟3D計算接合角度跟焊接厚度修正平整..這些都是進步不然碳纖維工具進步什麼..一樣的大媽 一樣模具..還不是法國精品? 這樣叫做沒進步嗎?...就算不同編織法.大部分也是相同機器編出來的 ..你可以查看看T1000是幾十年前的產物..1KG才多少錢....很多車架到現在都還用不上..原因也蠻簡單的...其實T800就能做到蠻輕的(你應該也清楚)...不這樣分出等級...各個階層的人都撈...能利益最大化?. 我全部出1級便宜賣...賺的不會比分級制多....以變速器套件來看也是...你用成本換算 應該就能很清楚自行車零件就是這麼回事我只能說單車基本上貴再設計比較多.......論材料成本...都半斤八兩......而一樣養實驗人員..攤下來 你確定鋁賺更多?...我只能說現在很多鋁車架都是拿碳實驗室的東西(幾何 空力)_ .加上自己的設計(接點設計)出來賣...如果要全都算上...說不定還虧錢 .例如 閃電...直接拿SL7幾何出來弄鋁車....那這台鋁車技術成本要不要加上SL7部門?當然如果你要把 設計 行銷成本都扣除的話...那我說無論什麼車都是超級爆利
TONY1978 wrote:在碳纖維前 鋁車架確實沒優勢真正優勢就是量產便宜但進口品牌一點也不便宜真的太敢賺了 你這就是製造業思維。鋁車是夕陽產品,Specialized 的鋁車就是「頂級設計下放」的產品。產品定價跟製造成本有什麼關係?人家花了多少錢在研發行銷(沒錯啊,研發就是行銷做秀的一部分)?為什麼消費者願意掏出這些錢?買 Specialized 鋁車的人覺得自己買到什麼?製造業思維是回答不出這些問題的,所以也就只能賺代工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