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不同於 allez 一台全內線漂亮的鋁車

這台trek ALR後三角管材造型搭配圓座管,根本十年前低階老鋁車,Allez帥多了!當然重量也多
魚鱗焊磨掉,其實對強度有負面影響,但trek好歹是美國捷安特,應該不用擔心
利口貝爾
利口貝爾 樓主

Komii Toy Reviews 一樣材料差在7有鑽洞,改darimo輕更多也沒貴2w

2023-01-31 14:22
Komii Toy Reviews

[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材料一樣這不是廢話嗎...

2023-01-31 17:22
jlhwu wrote:
有的,Giant數年...(恕刪)


這台當初的定位就說前三角接近DFEY後三角接近TCR

擁有DEFY較舒適的幾何,和較短的鍊長,抽車踩踏時會靈敏些

怎麼會被說成XS等於台灣的S
handup wrote:
Allez帥多了!當然重量也多


Allez Comp 官網售價 81,000,重量 8.7kg

Trek Emonda ALR 5 Disc 售價我沒查,樓主說是 79,000 重量 8.9kg

我看不出來 Allez 哪裡重了。什麼爬坡全能都是夢,買 Allez 就對了。
單車李

我的allez sprint 車8.1kg尺寸56,只有猛

2023-02-02 7:58
利口貝爾
利口貝爾 樓主

應該還有不少能改.我也入手過鋁碟.8.9kg改到剩下7.3 ,也沒什麼精品級的東西.留意一些小零件減重不難.

2023-02-02 18:05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Allez Comp...(恕刪)


Allez 車架1511g trek的是1121g,
或許閃電很聰明的配了Dt470輪組,而不像其他家配2kg練習輪+很重的內外胎,不過老話一句
碟煞車練習輪跟座墊都是給你騎回家用的.所以才說兩者取向不同.差400g
以車架而言1121g要組到7kg以下也不難,可以稱為爬坡車....
1511g雖然好騎剛性也高 ,但要稱為爬坡車架恐怕有點困難
我是覺得鋁車就鋁車,反正都重,你要硬說哪台鋁車是爬坡車......騎得開心就好。

話說 Allez 能靠配件重量壓下車重,還只賣這個價,你看崔克是不是......

反正我只會買閃電車,超不客觀的就是了。
利口貝爾
利口貝爾 樓主

我也騎閃電車但是沒品牌迷思...1121G鋁碟煞確實比不少碳架還輕了.跟頂級碳架差400G .靠套件追一下或許還追的到..或許能用便宜的價格組到不錯的車

2023-01-31 17:57
Komii Toy Reviews wrote:
我是覺得鋁車就鋁車,...(恕刪)

不要被品牌左右 鋁車就是鋁車
20年前技術就成熟了 重量完全沒有進步
中間廠商實驗超輕鋁钪 鋁鎂 鋁x合金
最後還是回到6061 7075
講的出的高級的鋁車 閃電 崔克 佳能戴爾都是台灣做
台灣有能力做高階鋁車的就那幾個
說穿都是同個聚落生的
噴不一樣logo而已

至於一台八九萬的車鋁車 配普通輪組 是有點驚到我
我還記得疫情前canndale鋁車架價格是12000 配二級碳叉
轉換成碟煞版就翻倍價 讓人滿滿問號
即使車架漲到24000
這樣我會期待剩下6-7萬也要給我物有所值配備吧
但看起來真的還好而已
SimonW

美利達瑞克多二級碳車架CF3碳纖維車架(尺寸M,1,150g),重量跟鋁車差不多,空力效果好過鋁車,剛性也不見得會輸,有預算真的沒理由買鋁車。

2023-01-31 21:47
利口貝爾
利口貝爾 樓主

車子的就搭配組合..性能是有邊際效益的...舒適 空力 重量 不會是1+1=2..除非是單一屬性實在太差.3萬多DARIMO頂級一體把..就沒缺點?也是看需求搭配用

2023-01-31 21:48
TONY1978 wrote:
不要被品牌左右 鋁車...(恕刪)


to利口
我不是工程師 我確實不懂鋁車 但我家族在中部 親戚很多都是單車業
有作業員到經理 從便宜車到頂級零件都有
我的結論都是靠抬槓後佐證推理
首先
從產業發展來說 企業拓展廠房股價都會漲
鋁車製成的廠房設備已經很久很久沒更新了
連三四線hasa都主打碳車 鋁車真的要邁入夕陽的產業
簡單結論就是 鋁車材料就那幾款 燒焊到熱處理技術也都一樣
好看不好看而已
要舒適用6061 要硬派7075 有些其他型號 但都大同小異
高級一點就靠管壁厚薄來控制剛性 這也不是什麼了不起技術
總之
在碳纖維前 鋁車架確實沒優勢
真正優勢就是量產便宜
但進口品牌一點也不便宜
真的太敢賺了
利口貝爾
利口貝爾 樓主

靠厚度控制應該很低階的吧....正常是抽到可焊的極限再用管徑管型跟幾何控制,就算車架迎風面積大碳車10%,一樣的幾何管型.換算成含人總占比也不會超1%

2023-02-01 0:51
qw78963ju

各位看到閃電沒迷思都變有迷思了⋯⋯哈哈八萬九萬也是錢啊,難道錢是刮大風來的。難怪廠商敢在台灣爆賺各位閃電迷摳摳[偷笑]

2023-02-14 4:35
TONY1978 wrote:
to利口我確實不懂鋁...(恕刪)


金屬車架最大成分的技術在於幾何跟用特殊管型.來控制需要角度的剛性.....再不濟也用管徑來控制...物理都學過..
大盤也是這樣搞的....DA大盤要不是那根24軸再亂...即使他雙邊都是鋁製...也跟碳曲柄差沒多少(大盤側跟碳差不多...另一側剛性很差)......
而DUB 或BB30 重量相對容易做的輕量.這就是管徑控制剛性的例子(你可以看一下SRAM RED 24軸跟DUB版本重量差多少...這就是管徑控制剛性 /重量)
焊接法 跟3D計算接合角度跟焊接厚度修正平整..這些都是進步

不然碳纖維工具進步什麼..一樣的大媽 一樣模具..還不是法國精品? 這樣叫做沒進步嗎?...
就算不同編織法.大部分也是相同機器編出來的 ..你可以查看看T1000是幾十年前的產物..1KG才多少錢....很多車架到現在都還用不上..原因也蠻簡單的...其實T800就能做到蠻輕的(你應該也清楚)...不這樣分出等級...各個階層的人都撈...能利益最大化?. 我全部出1級便宜賣...賺的不會比分級制多....以變速器套件來看也是...你用成本換算 應該就能很清楚自行車零件就是這麼回事

我只能說單車基本上貴再設計比較多.......論材料成本...都半斤八兩......而一樣養實驗人員..攤下來 你確定鋁賺更多?...我只能說現在很多鋁車架都是拿碳實驗室的東西(幾何 空力)_ .加上自己的設計(接點設計)出來賣...如果要全都算上...說不定還虧錢 .例如 閃電...直接拿SL7幾何出來弄鋁車....那這台鋁車技術成本要不要加上SL7部門?

當然如果你要把 設計 行銷成本都扣除的話...那我說無論什麼車都是超級爆利
利口貝爾
利口貝爾 樓主

SimonW 同等價格的情況就不一定了.所以搭配很重要.車廠願意出鋁車最大的目的是多出一個選項.我如果是車廠老闆就算不賺錢也會出新款.鋁車使用者或許騎喜歡就升級同品牌一級車.這也是一種策略

2023-02-01 19:01
SimonW

你高興就好

2023-02-01 19:31
一台單車的成本就是約售價的1/3左右,
廠商需要利潤維持公司運作, 還要繳稅, 還要顧及股東權益, 經銷商也需要合理利潤,
TONY1978 wrote:
在碳纖維前 鋁車架確實沒優勢
真正優勢就是量產便宜
但進口品牌一點也不便宜
真的太敢賺了


你這就是製造業思維。鋁車是夕陽產品,Specialized 的鋁車就是「頂級設計下放」的產品。產品定價跟製造成本有什麼關係?人家花了多少錢在研發行銷(沒錯啊,研發就是行銷做秀的一部分)?

為什麼消費者願意掏出這些錢?買 Specialized 鋁車的人覺得自己買到什麼?製造業思維是回答不出這些問題的,所以也就只能賺代工的錢。
june-sue

他這樣想也沒啥不好,沒看到的技術就當他不存在就好,品牌對他就是幾張貼紙

2023-02-01 13:39
RK30

講得很好 五分奉上

2023-02-01 14:17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