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2023 Defy Advanced 1 105 電變開箱

超可惜
R7100 Di2竟然是沒有HG+......
高雄黃小菲

HG+換8100飛輪就有了,7100飛輪應該很好脫手

2022-11-27 10:56
tycoonf
tycoonf 樓主

過了一年我才知道HG+是什麼技術[笑],原來 HG+ 比 HG 鏈條上下飛輪更快[拇指向上]

2023-11-20 12:15
很厲害的產品 專業的公路車
allenhuang1971

105拿掉一些東西 重量也沉了一些 價格也親民很多 搭配電子變速讓成車價位輕鬆破10萬台幣

2022-12-02 13:47
tycoonf
tycoonf 樓主

用了105電變騎了幾趟累積約200公里,又騎了一下105機械變,明顯覺得機械變速比較遲緩,這個秒差在踩得快時或頻繁變速時會有累積時間差異

2022-12-03 23:37
一般正確fitting的tcr 常見都是3cm墊圈

真正需要降到底的很少 不然就是設定過度極端

這3cm拿來給defy用剛好彌補回來兩公分
BIGHANCE

頭管長度也是要看腿長 腿短的墊圈用的少 腿長的墊圈用的多 如果界於兩個尺寸中間 選大的也是解法 。像我Defy ML也是要墊很高 如果選L號就不用。

2022-11-28 10:03
jcchiou

現在有新的彎把有更小的drop, 容許龍頭低一點

2022-11-28 12:45
大盤搭那個實在是...
建議換掉~比較好看
songbanks wrote:
大盤搭那個實在是.....(恕刪)

沒比較沒傷害,是真的醜了點

allenhuang1971

https://www.giant-bicycles.com/tw/tcr-advanced-pro-disc-1-kom-2023

2022-12-02 13:49
tycoonf
tycoonf 樓主

全隱藏式的走線真的有乾凈俐落,永遠有更棒的車,剛牽 Defy,就先好好的愛她三年,先不看其他美車了[笑到噴淚]

2022-12-04 0:41
tycoonf wrote:
Shimano 10...(恕刪)

回顧 105Di2 一年3000km使用心得
優點:
1. 變速比 105 機械變快 0.3 秒以內
2. 一年來沒微調過後變,變速依然精準
3. 站著騎也能換檔
4. 結合碼錶顯示檔位
5. 手腕受傷也能變速 (剛好最近手腕扭傷,機械變操作會痛,電變輕按手腕無負擔!但騎兩年車手腕也才受一次傷

缺點:
1. 貴
2. 有一次我開車載出門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要騎的時候才發現沒電了.......

感覺錢拿去買電輔差異比較大
(一個是變速系統,一個是動力系統,不能類比)

我個人的心得是彎把車用不用電變對騎乘感受差異並不大,105di2電子變速操控確實有一些方便之處,但我也常騎我的105機械變,變速控制一樣流暢(出門前後變有調好的話)。而且今年機械變也出 12 速了!

如果錢想花在刀口上,同級機械變跟電變的價差拿去升級別的東西也許效用更好?
小緯0510

我騎車到現在六萬公里左右,用過pr2,dtswis rr21db,slr1/42-65mm,rolf ares6我覺得如果錢只能在電變跟輪組之間選擇的話,我會優先選擇電變,輪組我覺得只有帥度差異大

2023-10-20 14:29
tycoonf
tycoonf 樓主

[笑]有碳輪的人覺得碳輪只有好一點,有電變的也覺得電變只有好一點,可能這兩個得雙劍合璧,才會好很多[笑]

2023-10-20 15:31
tycoonf wrote:
有碳輪的人覺得碳輪只有好一點,有電變的也覺得電變只有好一點,可能這兩個得雙劍合璧,才會好很多
.(恕刪)

主要是因為我騎的是平把車

加上我都握牛角騎

直接在牛角上面變
所以電變實在太香了

其他的好處比方變速快,準確,好安裝調整,用一陣子後幾乎不會不準
又有碼表檔位和齒比使用率可以看

加上我又是用sram是無線的
騎車這麼久,最喜歡的就是改了單盤
再來就是改了電變
looks

畢竟你反駁"大家都說彎把風阻低"這句話實在是太幽默了

2023-11-19 10:37
小緯0510

反駁有但書好嗎,不要只會斷章取義,台灣人就是這樣,不求甚解

2023-11-19 14:33
tycoonf wrote:
Shimano 105...(恕刪)


原 Defy Advanced 1 2023 105 Di2 PR2 輪組 + Fondo1 32C 外胎騎了一年5K後,還是把它升級成 SLR1 36mm 框高以及 GP5000 28C 外胎了。主要原因是跟車的時候起步"相較於別人"太耗力了。

PR2 + Fondo1 在今年參加美利達百 K 也是能總時間四小時15分騎完,但整個路程紅綠燈很少,所以起步耗力的問題不大,然後因為我爬坡很弱雖然我才72kg,所以我爬坡不會去牽拖輪組重的問題。

11月TWB北高跑去跟了一個均速 31 的艾肯車隊九十公里(表示行進時都是 35km/h 以上,那天沒什麼風),因為紅綠燈比較多,起步太耗力的問題變得很明顯,每次一起步前車三兩下速度就帶上30以上,我拼了老命踩才能跟上,速度上去後巡航就比較好跟,雖然他們都是要騎西三塔六百K的強者,但如果他們從 0 到 30提速那麼快也跟我一樣耗力我覺得是不太可能,除了他們是神腿之外,輪組、外胎一定有差,所以就開始爬文研究輪組輪胎升級。

爬文過程謝謝 01 廣大車友前輩的經驗分享,TONY1978 大的經驗很豐富,其他車友前輩對各種輪組、外胎、胎壓、胎寬的分享也很受用。

以我願意花費的預算,我認為我弱弱的瓦數升級到 SLR1 就可以騎很久了,剛好升級完路上遇到 CADEX 輪組車友一起騎了一百二十多公里,CADEX 又更會滾,而且他還只是 new high load 外胎,不過 CADEX 牌價88K,等自己 FTP 破 220 再升級做獎勵

SLR1 36mm 框高 + GP5000 28C 夠我騎很久了。所以預算夠的話,一開始買 DEFY ADVANCED PRO 1 是一個可以騎很久的規格了。PR2 拿來練功不錯,跟綁沙包練腿力概念類似,PR2 能踩得快,升級輪組後一定更輕鬆。

這是我有過的三個輪組,兩組都是成車配的
Oval 327 C夾鋁框,我目前的配置總重 2647g,前輪 885g,後輪1140g,Maxxis new high load 700*25C 170g,Maxxis pursuer 700*25C 外胎 280g,兩個 Maxxis 內胎 86g。這組輪組加外胎牌價大約是 $7,000。

Giant P-R2 碟剎鋁框有框勾無內胎,我目前的配置 3073g,前輪 923g 後輪 1200g,Giant Gavia Fondo 1, tubeless, 700x32c (33.5mm) 445g,前後補胎液 60g(估計值)。這組輪組加外胎牌價大約是 $8,000。

Giant SLR1 36mm 無框勾碟剎碳框,我目前的配置 2192g,輪組 1442g,GP5000 AS TR 28C 345g,前後補胎液 60g(估計值)。這組輪組加外胎牌價大約是 $44,000。

難怪去年剛買Defy我覺得 Defy 比 Fuji 重拖,原來輪組重了 426g,但當時的測試總功率相似,應該是巡航跟下坡時 PR2 比較會滾。

不過 PR2 + Fondo1 32C 改 SLR1 + GP5000 28C 卻輕了 881g,這個重量差異可說是顯著,難怪換完起步加速立馬有感,輕快非常多。多花這三萬塊買到的輕快感是否值得,我覺得如果跟電變取捨的話,我會先選好一點的輪組。
tycoonf
tycoonf 樓主

我是買拆車價,但留點錢給店面賺,就不公佈我買多少,但如果當初我就買adv pro1,其實輪組佔比的錢跟你說的差不多[笑]

2023-11-19 10:54
tycoonf
tycoonf 樓主

44K是含GP5000 28C 4到5K啦,給店家裝5K,自己裝4K,我對車子維修還不熟,給店家賺,他也會教很多知識[笑]

2023-11-19 10:58
36mm 框高看起來沒有帥度,看起來跟裝 PR2 沒什差別 ,花鼓很吵

追求輕量化的錢坑深不見底,我出門都大包小包的,SLR1 騎個一年,明年看看想再搞點什麼再來分享

我那無緣的 GP5000 首航陪了我台中高雄 220K,就不知何時身中深深的一刀,好在它的防刺層夠強,完全沒破風,平安到家。
過了幾天才發現,省點錢換 Maxxis New High Load 也很好用。
tycoonf wrote:
原 Defy Advanced...(恕刪)


恭喜換新輪.SLR1 好脫手流動性也高.隨時想升級也很方便

以無內胎來看.Giant SLR1 重量大約 輪組 1442g+(GP5000 AS TR 28C 345g+ 無內胎氣嘴5G+補胎液體30G)X2=2202G

以差不多價格.國產輕量的胎框, 45高.重量大約1280G+(162G胎+TPU19G)x2=1642.相差560G

有內胎會比較輕.但是少了無內胎的安心感.跟舒適

我建議可以一半一半.後輪比較不好換胎的部分使用無內胎. 前輪很好拆裝使用有內胎.這樣還能偷輕280G.
前輪使用OPEN胎因為胎壓較高.也不太容易破胎.
大部分破洞主因,都是前輪輾飛尖刺.後輪在壓下去.這
時候前OPEN.後無內胎就派上用場了
順便前輪低風阻.後輪低滾阻.高剛性各取優點

也不用無內胎戰有內胎.你可以通通要.車包放一條TPU 19G有什麼萬一也是前後通用

公路車不是前後雙驅.就算前後輪不同高 .不同寬.不同胎也不會有什麼問題.搭配自由可以參考看看

以公路車來說.前後輪的需求其實不太一樣.按道理來說應該也要設計不同才對
前低後高這是比較容易被接受的..其實胎寬跟胎類也是一樣.
沒必要缺拘泥一定要用相同的設定

遇到不少車友都會問.你前後不同胎23C/25C 還不同品牌..不會有問題嗎? 剎車之類的...
這樣就有問題那前160MM 後140MM碟盤設計的公路車不就也要出事了嗎?
MING賢

tycoonf 我沒用過K牌就連SLR1也是短暫用過就爆裂了..所以建議你輕量化用在前輪.前輪沒驅動問題.比較不重要.後輪還是用SLR1會比較舒服.品牌可以去爬文看看.我只是依照你的需求.打個比方

2023-11-19 11:34
tycoonf
tycoonf 樓主

因為我搜尋KC150,搜到的是KREX KC150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8&t=6845175

2023-11-19 17:16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