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重量 vs. 空力

別想太多,廠商會想出很多招式商品,讓你買單,都有騎到ostro vam, 所以錢已經不是問題,不如多增加重訓和tempo組數,引擎推力大,水桶也上天。
https://www.bikeradar.com/news/2022-tour-de-france-bike-weights/

Jasper Stuyven’s Trek Madone SLR – 8.26kg
John Degenkolb’s Scott Foil RC – 7.71kg
Taco van der Hoorn’s Cube Litening C:68X TE – 7.87kg
Alberto Bettiol’s Cannondale SystemSix Hi-Mod – 8.16kg
Caleb Ewan’s Ridley Noah Fast Disc – 7.80kg
Kristian Sbaragli’s Canyon Aeroad CFR – 7.72kg

一些環法選手非計時車的重量,當然速度越快空力效應越明顯,重量相較之下就沒空力重要
Maocrab

這些車幾乎都是空力車,取樣基本上是biased。XD

2022-07-26 22:33
騎武嶺的話,只要跟得住集團,當然是車越輕越好
梅峰那邊沒多少時間,主要的重點就是人止關前...
如果能力是一下子就被放生,那其實還是輕一點的車比較好,因為那個速度下其實車重影響比風阻大
當你住在五樓又沒電梯的公寓,車子輕一公斤絕對非常有感

我也是兩臺車,一臺超六,一臺Ostro,,連齒比都不一樣,實際上體感有差但成績沒差
我有一台空力車一台爬坡車
兩台車差1kg左右
對我來說重量比較有感
車子輕個一兩百克馬上就踩得出來
爬坡時的關鍵是重量
騎爬坡車就是一整個輕快比較不會累
檔位可以輕個一兩檔
可能也和自已瓦數低體重輕有關(57kg)

平路的話因為我速度慢
一般均速約30kph
空力車和爬坡車差異不大
可能要再更快才會有感吧
abso0408
abso0408 樓主

沒辦法,別人看strava不會看你騎什麼車,雖然目標只是跟自己比PR,騎爽的時候跟固定PR日還是不一樣….

2022-07-27 6:53
JW75

討論到現在,空力跟重量其實是選擇的問題,而非對錯真假。把錢丟在空力上可能會比較快,但不會比較好騎,甚至還會重拖;投資在重量上一定會比較好騎,但不見得比較快。有一好沒兩好,視需求端看你怎麼選擇。

2022-07-27 11:22
2008 Cervelo R3 SL,和 2020 Specialized Venge Pro。(Cervelo 是後來才買的)
我兩台車幾乎都全原廠的狀態下爬風櫃嘴。Venge Pro 騎的次數還比較多。可是我第一次騎 Cervelo 爬風櫃嘴,連爬兩次,都比之前騎 Venge 或是其它車快 10%或以上。
jcchiou

10%就唬爛了, 我騎13kg入門登山車跟7.2kg公路車都不會有10%秒差

2022-07-25 13:44
abso0408
abso0408 樓主

嗯,一小時差六分鐘,那是很大的差距了,大概凸台級跟一般市民組有再練的差異那麼大,我新手級每次破PR能進步1%都已經很難

2022-07-25 16:10
CycleFormula wrote:
就人與車來講,不論是(恕刪)


在實際騎乘對於瓦數增減的效果上,重量跟風力到底比例多少,能增減多少瓦,其實是算不出來的,因為變數實在太多。撇開姿勢、騎士生理心理狀態、車速、坡度等變因不談,即使是同一台車,由同一個騎士,騎同一條路線,每次騎空力設計對於瓦數增減的影響也都不會一樣。道理很簡單,因為所謂空力的效果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值或比例,而是視環境風向風速而有所不同,但風向風速永遠不會有兩次騎會一模一樣的,這點固定風向風速的風洞測試很難模擬

依我之前看過資訊,以極為空力設計的車搭空力高板輪,跟毫無空力的傳統車架搭低框輪來做比較,當風向是背風由後往前吹時,這兩台節省瓦數的效果幾乎沒差別;當風向是頂風由車頭向後吹時,空力高板設計節省瓦數的效果雖然有但其實也很低,節省的瓦數都是個位數幾乎可以忽略;只有當風向是由前面帶角度斜向的風吹來,造成渦流紊亂時,空力高板減低瓦數的效果落差才會大,但這個減低瓦數的效果跟風向的角度大小也非完全線性很難推算。當實際騎乘風向風速隨時都在變的情況下,要算出空力可以省下幾瓦,跟重量有什麼比例,真的是太難了。
CycleFormula

風洞實驗室做一次很貴的,微分方程可以用數值解

2022-07-27 7:47
JW75

我雖然是外行人,但對微分方程式這種黑科技,能把我明天早上騎西濱會遇到那種風向、風速、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瓦數都先解出來,正港比孔明借東風還厲害,著實萬分佩服。

2022-07-27 11:25
我是不知道唬爛這個到底有什麼好處啦,哈哈。
而且我那天還是騎劍中風再風中劍...

楓林橋上風櫃嘴只騎過23趟,比附圖更早的紀錄幾乎都是32分以上。

最下面27開頭的那兩次就是騎 Cervelo。之後車就借人,沒再騎了。

另外,Cervelo 是10速的7800,Venge 是 Force 12速。


hedgehog1114 wrote:
2008 Cervelo...(恕刪)
abso0408
abso0408 樓主

齒比重,速度快,瓦數相對大,這樣就對的起來了。相對的看到你後面的數據也如同猜測的,沒有盡全力騎,比較基準就不同了

2022-07-27 0:18
hedgehog1114

其實常常都覺得盡全力在踩耶 [汗]

2022-07-27 10:37
重量還是比空力實際點!是最直接的感受!
身為propel車主 空力車架真的沒什麼用

想著執著空力 不如覺得好看比較重要

一組十萬空力車架省的風阻 不如換一隻便宜窄把手

真正對空力影響最大的 就是緊身衣跟板輪

而板輪選擇要以慣性的甜蜜點來考量板輪重量

假日騎士用選手的板輪 不會比較輕鬆

在我的眼裡馬洞那種搞怪設計 我都把它歸類成好看而已
redlane

板輪沒有差很多,姿勢,空力帽,計時把的影響都遠遠大過輪子~這個之前GCN有測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0fXhDkH84

2022-07-27 10:03
abso0408
abso0408 樓主

30框高跟50框高的輪子,重量只差距不到200克,個別輪子跟原廠標重都變動50克了,所以板高=重 這個概念有點模糊了

2022-07-27 11:26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