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教] 高頻迴轉速 與 坐姿穩固與否的問題

ALLEN HO 0302 wrote:
剛好今天配合 功率計...(恕刪)

※僅參考※

一個合格的 fitter 調整到 110 rpm 不跳是基礎。在不顧及到一些基本原則下,你把坐墊拉高,越往前,腿部關節活動度越被局限相對位置上,你就越容易達到110不跳這個狀態。

但實際情形又比較複雜一點。在考慮人體基本限制下,曲柄在六點中方向時,大小腿的夾度建議135度。135度的由來應該是考慮了脛骨鎖扣機制(home screw mechanism)30度。剩下的15度,除了動態下的彈性空間外,是因為六點鐘方向其實不是腳最長延伸,約七點鐘方向才是。(正確方向跟個人大小腿比例有關)135度也就變成了騎士坐墊前後的前界限。如果你大小腿夾角大約到這個角度,那就要考慮肌肉。

回到肌肉方面,你會覺得跳,最主要應該是你的腿部肌肉還沒完全習慣迴轉。我們日常行為讓腿部前側肌肉會強於後側,而高速迴轉某程度上不是一個生活常態,所以當你想轉高轉速時,四頭肌肉出力了,最後的拉提又跟不上,所以會有跳的感覺。

要減少跳,就需要多練習。可以減輕齒比,慢慢讓腿部肌肉習慣迴轉,需要一段時間讓腿習慣這種模式。

另外一種比較快速的養成方式是抑制大腿四頭肌力量。拉提兩個動作所需要的肌肉,它們的力量不管怎麼練是無法跟四頭相比,所以先暫時減緩四頭的力量,可以讓所需要的肌肉舒服地記憶旋轉的運動鏈。做法是用運動滾輪先放鬆四頭的肌肉,放鬆後再做四頭的靜態拉伸幾分鐘。做完後,你的四頭肌肉力量通常是被抑制(主要是大部分的人肌肉在靜態拉伸後,控制度減弱,出力也會跟著變弱。),然後再練迴轉,應該會讓你的肌肉更快習慣。

PS、迴轉只是基礎,最後還是需要有力量的迴轉。
ALLEN HO 0302

不得不說哥每次的回文都讓我有想要膜拜的感覺 雖然專業但是大部分都又看懂 太厲害了

2022-09-28 21:08
rucifer444

ALLEN HO 0302 客氣了,互相交流而已。

2022-09-29 11:36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期講解人的關節設計很多都不是360度
腳踏車騎乘看似上下上下在踩實則是在練習畫圓
練習畫圓跟蹲馬步一樣都是基本功
不信你故意像新手一樣上下上下踩絕對會跳屁股
如果你在滾筒上能練到放手騎那你轉速破百屁股都是黏在坐墊上的
把設定往前坐, 確實是個能拉快迴轉的方式.
因為大腿的擺動幅度小, 髖關節活動角度小.
核心這些大塊的慢肌用得較少, 迴轉較容易拉高.

但也是有缺點, 太吃股四頭肌的肌耐力.
爬山要攻擊我都是往前坐腳併攏, 力道強迴轉快, 可以催出最高的瓦數.
但勢不可久, 用得兇就是以股四頭肌大抽筋結束這一回合.

我認為設定正常位置就好, 畢竟不用一天到晚攻擊.
外騎大多時間也是90轉上下而已.
jcchiou wrote:
把設定往前坐, 確實(恕刪)


我沒上卡 也沒上過卡
平常用稍微有一點重的齒比
轉速破百或更高沒什麼問題
頂多就是一直維持中度偏高的心率會累一點
但都可以穩定騎下去

這兩天試著用輕一檔的齒比
從48/18改用38/18
90很穩定 95要稍微注意力量
到大約一百就變得很不自然
因為齒比輕
下踩稍微大力一點下一圈就變成空踩
所以只有兩個選擇
下踩時只踩一點點就收力
不然就是盡量把注意力放在後拖和收腿
這一切變得很不自然 非常分神

但是有時候為了短時間加速
比如旁邊有車 所以要趕快通過
用輕一點點的齒比提高到非常高的轉速
就非常有用
但接下來不是滑行就是加重齒比
不然也是空踩

如果整條路要刻意維持這齒比和回轉速
要提高速度加重齒比時
又變成要轉換不同的出力方式
加重下踩力道的分配
或者說變回平時習慣的踩踏方式
但其實100~110甚至120以上
在習慣的齒比是很輕鬆自然而且收放自如的
因為剛好的齒比可以提供適當的反作用力
我只要恰當地移動重心和力量就好
不太會有那種 不能一下子太用力踩的問題

有個疑問是
若又要輕齒比
又要穩定高轉到120 130以上
是不是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卡鞋
才能讓後收和拉提不需要那麼刻意

如果沒上卡和有上卡
在不同騎乘方式會有具體的差別
那其實重點應該是整體的結果
肌力 體能 效率可以合理分配就好了吧
我的意思是
雖說迴轉的順暢和一定的頻數是必要的
但要像比賽一樣借助卡鞋去練車是一種練法
沒穿卡鞋的時候沒必要硬去追求一模一樣的騎法
比如說 有時候也有一種重踩練習之類的
不過 借助卡鞋 應該可以更有效率地練習迴轉
或者可以練習得讓迴轉更快更好
應該是無庸置疑的(不過這好像已經偏離重點了
deleted
phae4jaz

感謝解釋。我還真以為要「輕齒比也能維持很高的迴轉」才行,去挑戰發現很彆扭。所以重點還是「適當的齒比+一定的迴轉+順暢的踩踏」沒錯吧?迴轉上去可以試試重一點、變重時最好去維持一定的迴轉速,踩踏也要夠順暢

2022-10-01 14:18
phae4jaz wrote:
我沒上卡 也沒上過卡...(恕刪)

※僅供參考※

上卡後,提拉兩個動作才會能施力在踏板上。沒有上卡,你提拉的兩個動作在做動時,沒有施力點在踏板上,你最多就是讓提拉的那隻腳不成為阻力,無法變成迴轉提拉時的助力。

上卡後,迴轉順暢的情況下,前徑肌、後大腿參與提拉,明顯的好處是提拉做功,踩踏會省些許的功。而潛在的好處是在拉的過程,大腿後側肌肉參與運動。

單車是一個單面向的運動,長期的單面向運動,會造成腿前後力量差異過大,進而讓髂脛束變緊繃,有機會引發髂脛束症候群。而後側肌肉參與,可以有效的減緩前後腿力量差異別過大問題。(有關肌肉圖可以谷歌 Spinning訓練營指導手冊)

開始練迴轉時會建議用比較輕的齒比,主要是讓腿部各肌肉先習慣迴轉出力。如果用比較重的齒比練迴轉,四頭肌大力出完力後,你就沒足夠的控制力去控制本身控制弱的後大腿。(大部分人對後大腿控制力比較低,可以刻意先啟動跟訓練後大腿)。

回到輕齒比。等到腿部肌肉能協調地做出迴轉動作後,記住這感覺,再緩慢地加重齒比,後腿肌肉能徵召地力量會越來越多,一直到前/後大腿何者先達到力量瓶頸。一旦某一部分達到瓶頸,迴轉的協調感就會跑掉,很容易感覺出來。遇到這種瓶頸時,那就是另外一個議題。
phae4jaz

有看過一個YT頻道,曾經教過『定轉速』幾分鐘幾分鐘『從輕到重』,到太重不能維持轉速的時候再從頭LOOP,想起來這種練法的用意大概就是如你所說的吧。感謝解說~[微笑]

2022-10-01 20:38
rucifer444

phae4jaz[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2022-10-01 23:17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