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試別人的車,或許都沒調整坐艙設定,試出來的結果聽聽就好。
重點是自己想清楚會不會當騎乘的成績停滯時,會想買更好的車跟零件。
會這樣想,請第一部車兩萬元內的入門車。然後一次買到最頂級的車架跟零件。否則心中永遠會有爭扎吧!
モーニング娘。最高!
我的Alliance TM是2007/7月初拿到手,目前累計哩程不明(因為我碼錶爆炸過@@)
目前車上的輪組用的是Ksyrium SL,套件是舊款campagnolo Centaur,車手龍頭等使用舊款Ritchey WCS

↑有圖有真相
我認為這台公路車很適合一開始上手的車友,即使在不換套件輪組的前提之下,已經有一定水準的性能。
諸多版友提到此車車架偏軟,但以我自己的騎乘經驗,相較於學長的05年Composite 3,ATM的車架硬度似乎略勝一籌,傳輸效率也還算可以...
kingjehau wrote:
複合式只是比全鋁輕一點而以....在其它方面沒什麼優勢...更不是為了增加carbon的強度....Giant發明這種alliance車架..是要在全鋁與carbon中間插入一個等級..不是為了要來取代carbon的..
其實你如果真的對軟硬標準很高..那Giant車架除了ISP之外..其它都偏軟...alliance車架是又重又軟..C系列至少還擁有carbon輕量化的優點...這就是為什麼選alliance不如選C3的原因...
不然你就直上ISP..
kingjehau大說的小弟有點不同意,事實上複合車架真的比全鋁車架還要重,捷安特官方說法是此車具有一狗票的優點,我則是認為它基本上是個鋁車架,只是用了一些碳纖(上管、後上叉)去降低鋁合金車架對於路面過於直接的回饋。有關傳動的五通、後下叉,都是做成鋁合金材質。而為了路感增加的這些設計,無形中也增加了不少重量,這支車架絕對不會比全鋁合金套碳纖維後上叉的車架來的輕。至於路感是否有改善呢?我自己使用是認為有的...
小弟無緣使用過ISP車架,故無從推斷是否ISP真的硬很多,不過相較於舊款Composite車系,我覺得這支車架沒比它軟到哪裡去,尤其經過幾年的使用之後。
最初看到這台車的報怨在於五通軸地方軟,事實上和現今許多oversized BB設計的車來說,真的不怎麼硬。先前也有版友提出是否因為原廠R600大盤過鳥,導致踩起來感覺比較虛?以我自己更換Centaur的經驗,兩者有些差異,但不至於像有些車友口中的"那樣悽慘" ....我的Centaur既不是新年份(拆人舊的,是2001年的)、也不是用先進的一體式大盤,我認為如果不是想把CT盤換掉,留著R600到也無所謂,即使是參加比賽,我覺得這樣的配置也沒糟糕到哪裡去...
輪組的部份,我買車的時候還是佩Shimano R550輪組,這組真的比我現在用的Ksyrium軟不少(誰叫Ksyrium硬梆梆),現在配的Aksium如何我沒有使用過,也不清楚是否有改善。但是以MAVIC一向硬派的風格,應該已經比起R550好上一些才是吧...更換輪組是我目前感受最大的一個改裝項目
談到重量的問題,Alliance TM相較於很多車來說真的不怎麼輕,我的車換完輪組套件之後過磅依然有>9kg的水準,不過我自己不是這麼重視輕量化就是了...我覺得一台好騎的車重量只是佔其中一部分不是全部,此車目前讓我最不滿意的是操控性,不過這點是在買車前早已體認到得面對的事實(TCR的宿命啊...),chainstay 405mm的設計已經提供還不錯的加速性,畢竟這是台四萬餘元新台幣的公路車,在有限的預算之下,能有105+Aksium可以用感覺還不錯,拿來當練習車很好用(因為它不輕~),比賽拿這台騎我也不覺得會差到哪裡,頂多換個標準盤和框高一點的輪組應付平路足矣...
p.s. 我一直提醒我自己這台定價是42800.... 如果要求又要輕強度又好配件等級棒輪組超讚,請再掏幾張小朋友吧!
我也騎這台
07年版的
全車無改.... 只有把卡踏換成 Kao 的
M Size... 怎麼秤都是約 8.9kg 重
kingjehau 兄要不要換個磅秤試試看?
騎到現在的感覺:
入門首選, 零件夠用
休閒騎, 參加業餘比賽都很讚 (前提是沒有奪牌欲望)
缺點就是太多人買了
每次出去騎都會遇到兄弟車, 姊妹車
撞車機率頗高
至於甚麼五通軟不軟還是車架如何之類的問題
抱歉小弟能力不足
感受不太出來
只知道騎車成績要好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人本身
小弟朋友騎一般普普的 Fuji 公路車參加北海岸
成績一樣跑出一小時三十多分
我則跑超過兩小時....
這是車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呢?
當然好的車子會幫你跑出更佳成績
但是以入門車手來說
這台車很適合樓主
參考參考啦
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