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iwai wrote:你似乎小看DT SWISS...(恕刪) 其實沒了解scott當初設計更改addict的話沒去欣賞那些微設計的心機 是非常可惜由seatpost clampreplaceble front and rear dropoutfully intergrationlower BB dropintergrated stem and barGiant不是不好...只是scott的也不錯輪組可惜的是dt swiss剛剛才公佈新修改設計的ratchet exp有bug...gaint 的slr 及cadex都非常不錯!!!
Neo Payne_HK wrote:你這設定也要7.8kg(恕刪) CAAD以鋁車來說重量7.8公斤(扣掉踏板水壺架一定是7.5公斤以內),已經足以贏過不少二級碳車了,連我自己剛組的二級碳車不含踏板都要7.4公斤,而且還是用管胎。鋁車這樣的重量,說真的已經沒什麼好嫌了。
最新的ADDICT 設定跟目前的 超六 / V3RS 很類似1. 後面的後三角往下 (這會降低剛性,但是多了舒適性) 可以說這樣的設定比較屬於ENDURANCE的設定,適合長距離但是也可以爬坡2. 頭管長依然保留戰鬥型態的長度,這跟F12/R5相同,頭管長度越長,尤其超過130以上,都是走舒適性如TCR或是V3RS,越短靈活度越好,尤其在抽車的時候很猛3. 車體長度來到994以上,可以說,整個輪子的軸距拉長後,比較符合空力可以說這次ADDICT綜合了 很多元素1. 空力2. 舒適3.有攻擊性4. 走內線 (可以支援電變跟機械變) 國產品牌TCR已經不支援機械變速了以一級車價來看的話,應該要繼續維持機械變速跟電變速的選擇,多樣選擇是好事最妙的是 REACH尺寸都很接近把手跟 坐墊的設定也從新設定,我認為很強,這也是跟其他廠的車架的設計不同再來就要看腳力的發揮比較關鍵,ADDICT現役車隊 SUNWEB,又改為DSM,這個車隊培養了很多的選手, 算很強的一級車隊,18年走到顛峰後,再換了CERVELO 也發揮了車隊的水準,今年換到SCOTT也準備大放喝采如過一級車架來看CP直, ADDICT勝過TCR 有幾個原因1. 一體把整合內線,有用心研發了一體把的SIZE來因應他們的車架,這跟F12 的MOST依樣,當然也有缺點就是選擇性的龍頭角度就少,但是美觀破100!!!!!2. 機械變速跟 電變又可以走內線的車架未來會越來越稀有。怎麼說??? TREK EMONDA是走仿內線走法,但是還是有露出來,VISION的一體把也是。SYNCROS CRESTON就跟PROPEL的走線方式相似,全部走裡面,最強的是可以完美整合機械變速,PROPEL還是會露出來。3. 後三角設計走舒適線又可以戰鬥,可以參考 V3RS跟超六或是BMC SLR01 都是使用這種設計4. 塗裝很好看ADDICT 其實要跟超六去比,原因: 支援機械跟電變 ......現在很多一級車 都不支援 機械變,還是有很多人比較喜歡機械的便利性根性價比,非常優那麼TCR應該跟誰比呢?? 如果頭管長有超六或是TREK,但是又沒有機械變速,最終會變成孤兒,我猜今年TCR新發表有可能改為 可以支援機械變跟電變,這是為了市場的需求吧加油!!!!
taiyoto wrote:4. 走內線 (可以支援電變跟機械變) 國產品牌TCR已經不支援機械變速了以一級車價來看的話,應該要繼續維持機械變速跟電變速的選擇,多樣選擇是好事 只是支援而已,基本上技師都會強烈反對你走機械變速😂
頻腫毛GiantMAO wrote:只是支援而已,基本上(恕刪) 這是趨勢 ,你可以不要,或是可以跟著趨勢 二選一就這樣技師維修未來會收更多的費用,因為要花的時間更多,拆的地方也多,現在很多一線品牌都是這樣這跟SCOTT 無關而是整個趨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