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定前一晚睡好,對於速度差異較大
我感覺樓主在意的是速度
我也是新手,我是不太相信裝備的"微調",會大大影響市民騎士的速度
25/28c,兩種我都用過,平路28c稍快,因為不會上下彈,好發力;純上坡(完全不考慮下坡),25c稍快
以上都是用秒計,如果上、下坡合算,扯平,但28c賺到安全、舒服。
ps:
#我外騎,大多在訓練,有時在乎是操控的平穩(卡鞋也不上),速度差一點,我不介意;那反問:一個路段可以走走停停的休閒騎士(等我目標完成,我也會進休閒團),真的該在意這個條件?
#我在野人終章發布我的近期體能水平,在01追求速度為主的,又比我強的,有幾人? 攤開路段紀錄就知道了,大概是地區車隊最強的幾位了吧?
以上,供參。
至於汽機車來說胎越寬抓地力越好,我以前也對23C這種設計感到疑問,順順騎32C感覺就是真的太寬了,除非每次都千瓦起步,或是胎壓要打到90幾,不過又離上限太接近;就現在"框"的內徑寬度19mm 21mm來說應該都是針對23 25 28C下去設計,要速度絕對不是32C,現在的框去裝32C,就又回到跟以前的框裝23C一樣,除了重量重,胎壓還更低,比較適合混合路面(當然腳力夠騎youbike也能破pr就不再討論範圍,就我的經驗上功率計隨時都可以決定要不要破pr)
所以就我的觀點28C未來或許有機會被商人拿出來放到環法讓大家掏出小朋友,32C除非以後回歸到泥土地,沒有柏油路或是電輔車的時空才有機會

witszu wrote:
我是不太相信裝備的"微調",會大大影響市民騎士的速度
一個路段可以走走停停的休閒騎士,真的該在意這個條件?
(恕刪)
同意+1
就我自己觀察討論區跟fb社團的心得
市民組的,這邊排除練家子跟選手
(我都會去看他們的strava數據)
有部分好像一直以為自己是環法選手
什麼都要copy職業的設備
職業的有那個核心,技術,腿力
可以來彌補器材上的差異
所以可以去用極端的設備來榨出最高的效率
一般市民就是吃吃喝喝
開開心心的騎車(安全舒適為首)
煩惱差那幾克,幾秒
應該想想自己騎車的初衷是什麼
witszu wrote:
我在野人終章發布我的近期體能水平
有長時間的心肺鍛煉的跑者跳下來騎車
數據真的很漂亮
如果再讓你年輕20歲還得了,哈哈
------------------------分隔線----
退一萬步來說好了“就算”32c會重拖
如果反過來
由這個角度來看
平常更應該用寬胎來騎車
賺到了舒適安全跟腿力
有些路面胎壓最低反而最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3C5RzQrTvw
另有一部原車裝30C 525g (https://www.schwalbetires.com/bike_tires/road_tires/spicer), 再加速和維持速度時都可以感到特別費力, 能量消耗很快. 後來後輪換成28C 335g(https://www.continental-tires.com/bicycle/tires/race-tires/grand-sport-race), 可以感到輕盈很多, 體力也較好維持.
以上用過的胎寬震度覺得都差不多, 可能我胎壓都習慣打到接近標示的上限. 我知道稍微降胎壓可以舒適些, 都總覺得高胎壓在爬坡時好騎些. 唯一讓我感到明顯是胎重.
另就算同一寬度的胎品牌型號不同感受也不同, 所以還是自己多試找出自己喜歡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