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74100147 wrote:...應該是您對輪組...(恕刪) 側向剛性可以利用材質或改變設計來加強碟煞花鼓耳跟福條都比圈煞框大跟粗單輪框剛性也比一般車好為何國際比賽少人用是因為UCI去年才開放且有過開放又禁止的先例所以都在觀望中
瘋狂虱目魚 wrote:側向剛性可以利用材...(恕刪) 你算一下角度 就知道加大吊耳影響不大了(加大吊耳也影響風阻跟重量)對吊耳不崩掉有用而已材質問題要多粗的輻條才能解決 加粗勢必又影響風阻輻條交疊跟多數量的輻條導致的擾流也完全沒有解決如果材質能解決.可以試試 用最好的碳花鼓+剛性最高的輻條 用輻射編法編碟煞輪組 看看能不能撐500km不偏擺 看看煞車會不會散掉就目前輻條材料最符合剛性提升的就是 碳輻條 跟鋁輻條 但這又跟碟煞特性相悖,這兩種材質不耐衝擊以傳統鋼輻條+大耳花鼓拉高張力提升剛性有限,舒適度也跟著降低 到頭來只是改善並未解決結構的問題可以用材料來改善 但是無法完美根治就像是20萬登山車結構上平路能騎的比5萬公路車快嗎?
qq74100147 wrote:建議買新款 舊款框太重 30高就要15XX. 碳纖應該不是同個等級 謝謝補充提醒另外我想問(抱歉我沒啥概念), 看上面的討論, 新式的貫通軸輪組, 可以用轉接套建裝在傳統快拆車架(100/135)上是嗎?那對性能甚至安全是否有需要注意還有小緯兄的Fastroad似乎是國際六孔的碟煞, 新式的輪組這邊的相容性是否也要有轉接套件?..........................................................................就因為這些麻煩(我知識有限), 我有在想找手編輪店家, 就可以依我的車架選花鼓...想請問有人可以分享換碳纖輪組前後對於舒適性的影響嗎?(我都是慢慢騎休閒的,注重舒適)如果差異不大我就選手編鋁框就好了謝謝
以前SLR1都標示1425g,現在官網都改成1380,不知道是碳纖維改變還是圖裝的差異。我個人是傾向於圖裝差異,所導致重量又各輕了20g,畢竟改碳纖維這工程太耗時了qq74100147 wrote:建議買新款 舊款框...(恕刪)
effo wrote:謝謝補充提醒另外我...(恕刪) 我最近買的DT Swiss CR1600輪組,原廠就有付Adapters,可以快拆和貫穿軸互換使用. 可是Adapters看起來有點複雜,DT Swiss給的說明書又太過簡單,所以我現在都沒有嚐試去換過,只知道它可以換.我後來拿它的Adapters去跟Giant PX-2的快拆去比較,發覺DT Swiss的adapters不能用在Giant的上面. 所以這種轉換器還是跟著牌子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想把Giant的輪組從快拆改成貫穿軸,仍然是要去買Giant牌子的. 但這種轉換器我網上都找不到,可能要專門到Giant店裡去問.至於六孔碟煞或是轉緊固定型碟煞其實都無所謂,只要碟煞裝好之後都可使用,沒有問題. DT Swiss的是轉緊型,不是六孔型. 我為了那個轉緊型的(必須轉緊40Nm扭力),又還要特別去買個專用扳手來轉緊! 我買輪組之後從裝上tubeless tires,再裝discs,再裝飛輪,再套上貫穿軸接上車子這些步驟都是DIY,發覺並不難. 問題是每裝到一個步驟,就發覺還少個專門的機絲工具,所以又上網買,等寄到再裝. 這樣來來回回等了兩個多禮拜,花了六十多美元買新的工具才完成任務. 想一想,也許應該直接把輪組拿到車行請他們裝,工錢也不會超過我買工具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