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齒比是要照每個人出力的不同來選擇,明明就沒有力氣踏下去了可是也沒有檔可以再換了,這樣不是更沒有效率,如果這種齒輪比的理論可以通的話,那汽車廠商就只要生產一種固定齒輪比的變速箱就好了,完全不用去考慮引擎出力的問題了,如果要說別人騎三盤好笑的話,那我想那個人自己可能要騎單速的公路車比較有資格.
公路車3盤也沒什麼不好反而增加了您可騎乘路線(平路/陡坡)的樂趣對於常參加比賽的選手而言路況通常會先了解若是純公路賽53/39 登山賽 50/34好比F1賽車一樣 各隊會依據下一站的路線特性(彎/直程度)去調教引擎的出力方式甚至何時加油 何時換胎(光頭/紋路)精打細算的程度是令人難以想像的....我相信連阿姆斯壯也不會用同一種齒盤去參加登山賽或公路賽一定會依據他個人對各種地形最佳的騎乘方式來調整(據我所知座椅的高度與前後位置皆會稍加調整)只是您我都不是職業選手沒有太多的經費贊助 可以有多部不同特性的車車可以去應付各種地形的比賽我這樣解釋 公路車3盤/CT盤/兩盤而言只是特性上的互補沒有所謂一定的取代性
在Tour de Langkawi 也是有選手用三盤喔,所以用三盤其實無所謂的面子問題!!如果你是Novice, 也就是你不是從 Mountain bike轉戰 Road bike!!那到是可以考慮三盤.一般來說,三盤的drawback是輕量化,相信大家在腿力提升後就會想換兩盤吧.另外一方面,用CT盤也是可以練腿力阿...練習爬坡時,要求自己不要用飛輪最後兩齒阿在著,踩練習台也是可以訓練腿力....但要配合DVD教學再來,戰略方面, 用CT可以拉高迴轉數來避免乳酸的推積,但相對而言,心跳值會提高,所以你如果可以你可以忍受爬陽金公路轉速拉到80幾rpm, 心跳所帶來每分185下,然後可以withstand幾十分鐘...那CT盤是你最佳武器但我個人方面,一開始我也用CT盤,但在後來淡水到金山那段路覺得gear ratio不夠用,所以又想換回標準盤53-39.最後..買兩台車是最好的方法...一台裝標準盤並當作練習車, 另一台則裝CT盤...XD最後...騎車沒所謂的丟不丟臉,..我第一場比賽五股觀音山...一開始衝集團第一...爬坡時就被一堆人幹掉到中直路牽車還被車友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