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請問公路車爬坡的問題?

先買再說,會上01就一定會改。
改的過程學得更多。
哈哈哈....

親身經歷...
Hummer、Birdy Alivio 、Dahon Mu P24 、OYAMA-A300、specialized fsr xc
個人覺得齒比是要照每個人出力的不同來選擇,明明就沒有力氣踏下去了可是也沒有檔可以再換了,這樣不是更沒有效率,如果這種齒輪比的理論可以通的話,那汽車廠商就只要生產一種固定齒輪比的變速箱就好了,完全不用去考慮引擎出力的問題了,如果要說別人騎三盤好笑的話,那我想那個人自己可能要騎單速的公路車比較有資格.

秋水 wrote:
簡單的說用3盤能得到...(恕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乘騎習慣或是階段性用途

目前國內登山王 - 王胤之 , 用的是壓縮CT盤 , 你有那實力笑他嗎? 或是鄙視他?

哇係阿世 !!
盤盤是好盤 用途不同罷了 三盤.CT -> 登山 標準盤 -> 平路 所以很多車友 選手 同時有CT盤跟標準盤
我個人是先使用標準盤練腿力(打到最小檔就沒退路了)
我是一開始就考慮三盤
但是後來發現也用不上
腿力夠用2盤就夠爬了
反正車子也沒多輕不差那一片齒盤
但是如果真的有遇到超陡坡
到時就派得上用場了
總比只有兩盤但是騎不上去只能用牽的好
爬坡如果真要比較的話當然是比速度
管他用哪種盤...
踩得動踩得快速度能贏才是王道
用了重齒比不見得就比較快...
公路車3盤也沒什麼不好
反而增加了您可騎乘路線(平路/陡坡)的樂趣

對於常參加比賽的選手而言路況通常會先了解
若是純公路賽53/39 登山賽 50/34

好比F1賽車一樣 各隊會依據下一站的路線特性(彎/直程度)
去調教引擎的出力方式
甚至何時加油 何時換胎(光頭/紋路)
精打細算的程度是令人難以想像的....

我相信連阿姆斯壯也不會用同一種齒盤去參加登山賽或公路賽
一定會依據他個人對各種地形最佳的騎乘方式來調整
(據我所知座椅的高度與前後位置皆會稍加調整)

只是您我都不是職業選手沒有太多的經費贊助 可以有多部不同特性的車車
可以去應付各種地形的比賽

我這樣解釋 公路車3盤/CT盤/兩盤而言
只是特性上的互補
沒有所謂一定的取代性
在Tour de Langkawi 也是有選手用三盤喔,所以用三盤其實無所謂的面子問題!!

如果你是Novice, 也就是你不是從 Mountain bike轉戰 Road bike!!那到是可以考慮三盤.

一般來說,三盤的drawback是輕量化,相信大家在腿力提升後就會想換兩盤吧.

另外一方面,用CT盤也是可以練腿力阿...練習爬坡時,要求自己不要用飛輪最後兩齒阿

在著,踩練習台也是可以訓練腿力....但要配合DVD教學

再來,戰略方面, 用CT可以拉高迴轉數來避免乳酸的推積,但相對而言,心跳值會提高,所以你如果可以
你可以忍受爬陽金公路轉速拉到80幾rpm, 心跳所帶來每分185下,然後可以withstand幾十分鐘...那CT盤是你最佳武器

但我個人方面,一開始我也用CT盤,但在後來淡水到金山那段路覺得gear ratio不夠用,所以又想換回標準盤53-39.
最後..買兩台車是最好的方法...一台裝標準盤並當作練習車, 另一台則裝CT盤...XD

最後...騎車沒所謂的丟不丟臉,..我第一場比賽五股觀音山...一開始衝集團第一...爬坡時就被一堆人幹掉
到中直路牽車還被車友拍下來....



泳 wrote:
(恕刪)...公路車用三盤不像樣 -> out
我不是選手, 我只要用來代步, 做做運動

所以最後選了cd盤, 亦沒有後悔


那換成DVD盤是不是就更猛了???
小弟是使用Centaur 3盤 52-42-30......
齒比並不比標準盤差吧....
還多了30可用,缺點當然大盤重量增加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