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lh wrote:還是再次的請教大家...(恕刪) 碟煞更不怕下雨天,反而是用夾器的車比較怕卡沙石磨壞碳纖輪框,電變我有在下雨天騎過,但次數不多,所以下雨天會不會很容易壞,我也不知道,你的預算有20萬又要看爬坡車,參考的都是捷安特,那就是買TCR了啊,剛拿下環義總冠軍的車種,車子趴不趴和平把彎把沒什麼關係吧,彎把車有更多地方可以握,你可以視需要調整握手把的地方
真的不考慮這種公路車嗎 明明就是完全符合你的需求 沒想到直接被無視阿~~Specialized RoubaixTrek DomaneGIANT Defy Advanced SLBMCCAYON Endurace CF SL Disc台灣畢竟這樣的車還賣不好 很多人都還停留在公路車 分全能車 空力車 爬坡車 cyclecross的時代但在歐洲這種車早就是大家眾所期待的選擇了再配上+15mm 或 25mm的 hoverbar完全符合阿那個我在騎風櫃嘴的時候 至善路剛剛在拓寬工程喔,風櫃嘴還有人在騎馬 算是老老屁股了,哈哈哈所以現在也要改騎這種車了,在不影響爬坡效率下,盡可能地追求舒適度 誠摯推薦你可以了解看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31BWh3a34
竟然有如此預算建議,先作fitting,確認柔軟度,及腰部可承受角度,拿到車架幾何在挑選,但是臺灣有個亂像就是輸入人體尺寸就決定,那個車架車款,真的fitt應該要試騎,並且調整,而fitt,也並非一層不變,當日狀況會影響所以變數,所以不要抓極限設定至於車有人騎帥,有人追求實用,當然也有騎車交集的呵呵其實就需求而言爬坡車架好像也不適合(五通跟後叉軸距短,五通強壯,布料堅硬,要舒適根本不可能),越野公路車(後三角纖細,軸距長好操控,設計可微彎曲變形,雖然舒適,卻相對吃掉力量)所以有所得必有所失至於彎把平把,還是等設定出來會比較好,有爬坡就有下坡,長下坡如果只是上把位煞車未必安全至於登山車或是公路車,20萬根本可以同時擁有了,還可以多準備不同型態輪組更換公路車速度較快,至於可以快多少?因人而異,畢竟騎車最大敵人是風阻,這預算車輛零件差距已經很小了既然雨天騎乘爬坡就有下坡,注意外胎挑選,晴雨兩用還是有分,畢竟跌煞力道強煞的住,並不代表輪胎不打滑至於那車適合,交給專業處理,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核心力量不同,可承受衝擊也不同,自己身體自己最清楚,這預算來者問有隔空抓藥感覺,因為回答的不是你的身體,花一些預算作fitting,讓自己身體告訴你可能比較實際,也較不會花錢受氣
禾勝 wrote:竟然有如此預算建議,先作fitting,確認柔軟度,及腰部可承受角度,拿到車架幾何在挑選 +1但要找真專業的做準.vclh wrote:楓林橋到風櫃嘴,今年大退步,但可在40分鐘內不落地完成.當然這速度,是遠遜於現在的公路車騎士. 更重踩的腿力可能需要再練練,等肌肉長出來定型了就踩得動,不然直上公路車最輕檔的34T拖32T,應該還是會很痛苦甚至受傷,加油.楓林橋到風櫃嘴我比你快至少5分鐘的時期,登山車騎五指山用28T,一擋一擋慢慢加重練了一陣子,現在登山車騎五指山用21T不會難受,但沒再去試楓林橋到風櫃嘴,因為個人不喜歡繞一段走走停停的市區過去.ps:重一檔的騎乘不一定會較快公路車先天效率高,然後又有很多不是人的勇腳,大湖國小->五指山只花30~40分的還不少,這路上不管上坡下坡,我都是被刷卡的分,但還算安全/所花時間不多/有運動到,足了!
版主大大好,我的需求,跟你幾乎相同…我的公路車的大盤,從原版的50/34,改成48/32。從此,原本我騎登山車才上得去的陡坡,譬如從聖人橋出發,經天溪一橋/二橋,直上風櫃嘴。現在騎公路車,也是一樣給它使命必達。我對碟煞公路車的使用心得,十分滿意。但對「拜訪單車」,這家靠網路來吹噓自己的單車材料行,它的組車水準,技術能力以及它的售後服務品質,我卻是不敢恭維。然而,那個喜歡插嘴,處心積慮,要在人客面前展露自己專業程度的小個子,我倒要建議你去見識一下。這是我的第一部公路車,感謝熱心車友的推薦,經由驗豐富的師傅,重新組裝調校之後,我才真正享受到,騎碟煞公路車的樂趣。多方比較探聽,慎選店家,這是我衷心的經驗分享……vclh wrote:都騎小折登山,小折...(恕刪)
禾勝大俠,謝謝你的留言啦!如果我身邊,有懂車的內行人撐腰,我怎麼會只憑店家的業配文,就一頭栽進「拜訪單車」去買車呀???我學藝不精,只識得鈦合金車架的好處,手氣不佳,一出手,就遇見濫竽充數的店家,大家保重小心啦…禾勝 wrote:樓上美國鈦,變形管...(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