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能幫我分析一下鋼管跟碳車嗎?

碳纖維早就在幾年前遇到瓶頸了
不見這幾年沒有在材質上進行宣傳
而只是宣傳空力
當空力也沒什麼好宣傳的時候
接下來就期待碟剎能帶來潮流

輕量再怎麼進化都一定會有到達瓶頸的一天
材質上也沒什麼突破
接下來還是期待用隕石什麼新發現的未知太空新金屬才會有新發展吧

不過比起這些
地球已經病得不輕了
還是節能減碳不要再製造更多無法回收的碳纖維這種萬年不壞的人造垃圾比較好
鋼管車即使是不銹鋼用久了沒常常保養也是會生鏽
而且都是圓管沒有碳纖造型那麼多樣化
要做輕量鋼管車也是可以,只是會有體重限制
若要性能車,碳纖車比較容易找到合適的

我比較好奇的是,如果像所說的這麼強,為什麼沒有車隊採用?

碳車被評的好像不怎麼樣,

舒適的剛性比較差,剛性比較好的又死硬不好騎,

兩個都具備的又不見得有空靈感,

而這個兼具的465,應該要被廣為使用在賽場上才對啊!?

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有人知道嗎?


liveinlib wrote:
本來鎖定了一級碳車...(恕刪)

真要在競速上PK不落下風肯定是用碳車,要不然自行車頂尖賽事不會清一色都是碳車,要在面子上不落居下風那鋼管是好選擇,小眾的東西的好處就是與眾不同,老鋼管也可以跟大牌頂尖碳車並列
其實選手騎什麼車會最快沒有差別
什麼車能讓廠商賺多一點錢
選手就騎什麼車
一些紀錄在鋼管車時代就創立
尚未打破的紀錄也都還有
碳車發展那麼多年,一小時場地紀錄也才在今年被打破
所以決不是碳車就真的比較會跑
碳車也許可以讓一般人比較容易上手
才會有那種競技就是碳車比較厲害的錯覺
碳纖 航太金屬
碟煞 電子變速 可調避震
電動車 輔助動力車
你知道 全球多少人靠這吃飯嗎?
每幾年 不搞些花樣
你願意掏錢出來消費嗎
有錢就買個爽 錢總要流通

svmax78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如...(恕刪)



需要人工焊接技術的車架和模具生產的車架
哪一種生產的效率較高,且品質較穩定?

不同材質騎起來有不同感覺,若不考慮保養生銹之類的問題
還是從外型和圖裝去選擇比較實際

Neroro wrote:
需要人工焊接技術的...(恕刪)


如果從生產跟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你說的沒錯,

但我說的是,從車隊立場來看,

如果鋼管如同他們說的那麼強壯有力又舒適,

一些需要成績的小車隊沒道理不採用鋼管車作為戰駒啊,

UCI也沒規定一定要用碳車才准上路,

如果真那麼強,應該可以看到小車隊用鋼管對戰碳車的畫面,

但可惜的是,2000年初以後,就不曾有車隊使用非碳車來比賽,

這就是我好奇的部分,照理說,選手輸出大,剛性要求強,

而大多數的碳車,剛性被評為不如465,953,

那麼應該採用這些剛性比較好,又比較舒適的作為比賽車,

我能想到的是,重量問題,但他們又說,重量不是問題,

現在的鋼管可以做到7公斤上下,而且踩起來比碳車更輕快,

所以搞得我實在一頭霧水,這麼好的車,為何沒有出名呢?

svmax78 wrote:
如果從生產跟經濟效...(恕刪)


我想可能是因為一級碳車架可以賣到十幾萬,
"一級"鋼管車架賣到十幾萬還有多少人要買
如果是我我也要大推一級碳車架~

從車架的走出工廠的出廠價, 門市的進貨價, 消費者的入手價來比看看...
有一次我看到某社的出廠價, 進貨價, 入手價的價差後, 覺得是不是...會被人賺太多了
當然也是自己口袋淺啦, 我淡生, 我小氣, 我也不願意讓別人賺太多

如果再推廣鋼管車, 大概各品牌商也就不會有太多經費去支持各種比賽了吧~








svmax78 wrote:
如果從生產跟經濟效...(恕刪)


以車隊的立場來看,若有品牌做器材支援,自然能減輕耗材上的開銷
如何"持續經營",才是車隊的優先選擇

以車商立場,既然贊助車隊,就無非是讓頂尖產品亮相,打打廣告
贊助的自然是經濟效益高的材質和製程所生產的產品
錢賺得多,才能繼續曝光贊助

而953.465是近幾年的產品
而評價多是玩家間的心得,你不能說他錯
但在沒有一級賽事的加持下,自然也有所疑惑

說到底,其實就是多了個選擇
想要纖細的金屬車款,又想要不遜於碳車的性能,自然可以嘗試953.465
台灣雲豹之前也有辦過試騎,自己試試最清楚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