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4萬碳纖open框選擇


giga_tera wrote:
管胎碳框跟open...(恕刪)


樓主說的也剛好是我顧慮的點,想試試看碳纖框,但又不想因輪胎破了個大洞就啥都不能去

OPEN胎破了換個內胎起碼還可以繼續走,

然後最近有爬文看到熱門的航翊碳纖幅條輪組

可能會OPEN框的樣子,如果同航翊燒框終身保固的話,是還蠻心動的,但是官網很弱啥資訊都沒有~

只能等強力的車友PO消息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6&t=4118103&p=3
franklin523 wrote:
大家好,最近又在找...(恕刪)


我可以推DA 9000的C35 OPEN版嗎


giga_tera wrote:
其實全碳open的版...(恕刪)

我的是舊版的...
重量多重100g左右...
攝影.音樂.閱讀.單車.APPLE
去年年初我花了55張小朋友購入mavic 40C, 碳纖維open框
想法跟樓主一樣, 懶得一直換輪組就找個全功能框
看上了Mavic強調的特殊煞車邊技術,情雨天極好的制動力

2月購入,騎到5月,只覺得40C是神輪
好看..帥氣...騎乘感覺也不錯,但這段時間我都是騎丘陵地居多,少騎大山

到武嶺盃前一個月,開始練大山
跑了2趟宇老,騎2次,下坡時內胎熱爆2次,熱爆率100%
立馬賣了,換Oseous 38mm陶瓷煞車邊

我摔過車,下坡會煞車用很大,很怕死
很多人或許下坡有膽識,有技術,沒這問題
但我是絕對不會再買碳纖open框...
要碼就是直接上管胎,不然就選陶瓷煞車邊,以後甚至選碟煞

如果真的要用碳纖維open胎爬大山,建議再想想
別人沒問題,不代表你沒問題...
一有問題就....
小弟說說自己的經驗
從一開始一開始的練習輪 換到二級鋁框 再換到一級鋁
現在是碳框管胎
制動力
鋁框>碳框 但是碳框跟鋁框在制動力差異在8~10%的坡下滑才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輕量化
不用說一定是碳框優勝,之前一級鋁1395g現在碳框1050g
輕量在帶迴轉上就是比較輕鬆點,這是我個人感覺啦
至於爆胎 之前用open爆了不少次,現在用管胎反而沒爆過…可能運氣好吧!
推薦一組國產碳框token t33SL目前小弟用這組,輕量、抽車不軟腳,制動力也還不差 可以參考看看


Slash520202 wrote:
去年年初我花了550張小朋友購入mavic 40C, 碳纖維open框
想法跟樓主一樣, 懶得一直換輪組就找個全功能框
看上了Mavic強調的特殊煞車邊技術,情雨天極好的制動力


550張.....輪組要55萬
嚇死人啦

cash_hsu wrote:
550張.....輪組要55萬
嚇死人啦


Sorry,筆誤,修正..
搞不懂為何要用OPEN碳框
要輕量沒比較輕
50mm上下的板高都要15~16xxg
METRON 40甚至要1650g
跟你的mavic carbon sl也相差不了多少
若是像REYNOLDS THIRTYTWO 32
平平13XXg 爬坡就用C24好啦
下坡還不用擔心燒框爆框
你說要平路 REYNOLDS的32mm板高有差嗎?
OPEN的框唇要撐住胎壓又要接受剎車的高溫
OPEN碳框最怕的不是燒框 而是爆框
如果要考慮上坡...就還要考慮下坡.

煞車絕對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我也用過一陣子的碳纖管胎也試過碳纖OPEN輪組.

優點真的很多沒錯.

由於我騎程路線都是以爬坡為主...

為了能不提心吊膽的下坡...最後還是選擇鋁圈輪組...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