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一對板輪能提升多少?

既然是繞圈其實過彎後要加到53-57

個人認為你這比賽真的很夠水準

繞圈的話或許你落隊是個人過彎技巧和省力有待學習

不然其實如果自己推35-40已經不算差了

賽後可以問問那些退役的選手如何精進 或許是你最應該諮詢的對象
裝板輪,加速並不會比較有利,24~28mm的鋁框輪也很好用。
繞圈賽的自身位置很重要,過彎後的再加速在風琴效應下,集團的後半部會比前半部更吃力,你要盡量保持在前三分之一。
參賽經驗不足,不是裝備能彌補的。
另外…就算給你SRM+PC7,你打算幹嘛? 不攻擊、防守,也僅能record而已,這玩具主要的是用在賽前的訓練,和賽後的分析。

bosco2814 wrote:
不好意思,我的描述不...(恕刪)


所以您是沒有碼表嗎? Strava 是GPS tracker,所以速度是靠GPS去算的。 然後,又是繞圈賽,所以會不會因為這樣,就有這種速度?
還有,換輪組真的沒太大的差異,除非是在長距離。不然去重訓跟多騎車的CP值都比買輪組的CP值高。

ourboy wrote:
輪組重,減速後再加速...(恕刪)


如果有足夠的體能在彎後,跟得上集團的速度,板輪才會對我有幫助?
否則,板輪只會拖腳?

obasoun wrote:
既然是繞圈其實過彎後...(恕刪)


的確,有一些過彎技巧是不足,影響了出彎跟上去的速度。

省力這部分不明白,可以詳細說明一下嗎?我當時為了跟上集團,都沒有時間考慮。
是有可能的!

上次看eurostar 轉播環澳的一場比賽。

show出了一個數據:

主集團在終點前十公里均速達到53km/hr

而且是在已經騎了150公里以上的體力下主集團合作出來的均速!

如果只是單純30km的平路,集團真的是可能出現50km/hr以上的均速的!

SSUUY wrote:
阿~
我想8km 的...(恕刪)

gogopass wrote:
裝板輪,加速並不會比...(恕刪)


經驗確實不足,努力在學習中。

風琴效應google不到,是怎樣?

PC7 是回應,他們的車真的很高級而已。

我現時的目標不是想勝出呀,只是想跟著集團完成比賽,累積經驗,

有一些彎道過得不好,我都有在比賽中觀察和學習其他選手的路線。
其實這種敘述內容~ 版主不被 噹 到 才是奇怪
繞圈賽可以推到 50km/h 以上. 8km 距離內 連續數次.
又可以黏著 PRO 級 的主集團~

然後問輪組問題?

提問的問題 跟 體能實力 不符合邏輯~
能夠在這些 PRO 到不行的高級自行車比賽中騎乘, 然後對問這種級數的問題?

版主應該要去請問比賽中的選手跟技師 才對~

這種感覺就如同, 我上周參加F1 開幕戰, 請問大家我該用哪種輪胎才能跑出最佳時間?

我還真懷疑台灣有繞圈賽會有這麼多高手雲集, 然後還可以穿插幾個搞不清楚狀況的人來鬧場~

我節錄一段 2013 環台賽的報導:
2013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順利於3月24日圓滿完賽,來自全球30個國家23支隊伍共計184位頂尖好手在台角力競輪。最終由澳洲卓別克車隊伯納拿下黃衫榮耀,而台灣一哥馮俊凱再披圓點衫,順利完成登山王二連霸。

最終站–臺北市站競賽路線自市政府出發,經台北市最美的林蔭大道仁愛路,至一級古蹟景福門來進行繞圈賽,共計繞行5圈,加計熱身區距離總計58公里的賽程!

截至第7站臺北市站,開賽前總成績前14名的差距在1分鐘內,亞洲最佳前2名的時間差相同,各車手全力以赴,毫無保留的在首善之都極速飆風。歷年來,臺北市站的平均時速最高,2012年為46.3km/h,今年的速度更飆到49.2 km/h。開賽後,天空飄細雨,為繞圈賽的高難度過彎增添技術性。


環台賽國際菁英如雲 平均時速 49.2 km/h, 中間加速 50~60km/h
也不能怪鄉民們覺得你在唬爛~
因為真的有些誇張~

11 o'clock wrote:
所以您是沒有碼表嗎?...(恕刪)


我有碼錶,但只是最低級的那種。

比賽時電話都沒有放在身上。

長距離的比賽是指多少km以上?

mpz10whale wrote:
是有可能的!上次看e...(恕刪)


我一開始說的50幾kph的確是跟著主車群而成,

一個人推只有有35-40kph,被甩了後大概4圈,領頭車手已經在我後面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