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念聚合體 wrote:
為了不干涉變速外管,後煞外管一般都是繞最外側通過
但這台車的配線卻是取道最內側
我一開始也是這樣認為,
但碰多了,才發現有些事不是我想的這麼簡單

喔對了,我也曾經像你一樣偷偷在螢幕後面笑某大車店"組車"走線很糟糕!
但我不會用鍵盤走線去質疑人家!
車把走線位置,車架入線位置,龍頭長度,
都有可能改變走線方式!
我弄過不少台後剎車線一定要走變速線後面的!
不然走前面那個大圈圈會很好笑!
走後面反而不干涉變速線,又可以走短!
回頭看看自己當初多麼可笑!
樓主有意願多花一張小朋友左右,
就可以換取更好的走線!
成車的組裝如果要求組車等級的走線,
每台車多賣1000不知道樓上幾位所謂的"大大"可不可以接受!
這是理想與現實的取捨,
但走線也要挑對師父,
走線短到過頭的人批評成車走線太長,也好像有點怪怪的!
不過樓主成車的走線確實不優,
如果後剎車顆粒感很重的話,
重走線會大有幫助!
另外請問一下樓主,
座管的三個洞,
是不是都可以安裝坐墊?
使得坐墊前後可大幅改變呢?
如果是的話這個設計真是太棒了!
跟理盲講理~黑人問號!?
gungunM wrote:
我一開始也是這樣認為,
但碰多了,才發現有些事不是我想的這麼簡單大笑
喔對了,我也曾經像你一樣偷偷在螢幕後面笑某大車店"組車"走線很糟糕!
但我不會用鍵盤走線去質疑人家!
車把走線位置,車架入線位置,龍頭長度,
都有可能改變走線方式!
我弄過不少台後剎車線一定要走變速線後面的!
不然走前面那個大圈圈會很好笑!
走後面反而不干涉變速線,又可以走短!
回頭看看自己當初多麼可笑!
煞車外管走後面的拉線法我早就試拉過了
從你的描述可以得知,你根本不知道這種拉線法的問題
一般統一出線的走法,後煞車線走後側,龍頭左轉時一定會磨線
這張圖就是最好的證據,後煞出線位置都已經後移,外管還是接觸到了,這走法騎久了外管會磨損,若是出線位置統一那還會磨得更嚴重

龍頭的後煞車線需要走變速線後面才比較不會干涉拉線,大概只有為了煞車順暢度增大走線角度,後煞車線的出線位置選擇設定在手把後方,因為被後移了25-30mm或更多,煞車外管要走後面才不會干涉變速外管
這種拉線法有個問題,SHIMANO的煞車外管手把出線孔是在內側,也就是前方
煞車外管想走後方,外管需要繞過手把兩側彎角處的上端
但煞車外管直徑又有5mm,所以會形成一個高出很多的銳角,握起來會磨手掌
並且還會讓繞過龍頭線組的第二彎角變得更刁鑽
很明顯,因此得到的壞處還比較多,尤其嚴重的是影響到騎乘舒適度
那從底下繞行不行呢?
上圖就是從底下繞的,這樣沒解決手把出線孔的彎角問題,也同樣會讓繞過龍頭線組的第二彎角變得更刁鑽,並且磨線問題還是存在,如上圖,後煞走下方前煞走前方,可能就是廠商想藉此避開磨線問題,但儘管出線位置已經錯開了,磨線問題卻還是存在,完全不知所謂,不如一開始就走外側,什麼問題都沒了
你現在知道為什麼很少人會這樣子拉線了
若你是真的處理過這種拉線法,就會知道這種拉線法是有問題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