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公路車使用碟煞系統

還有一種像是機車加大碟盤大到比輪框略小一點的做法
碟盤固定座鎖在輪框上
如此一來超大碟盤增加數倍面積可避免燒碟
又可以增加輪框剛性
有些人可能聽不懂
有些人也聽得懂我在說什麼?
WingC. wrote:
就算不燒框還是會燒碟的,
真要這麼穩都不會燒的話還是鋁框比較靠得住

碟盤便宜很多勒,比鋁圈還便宜。
鋁圈煞車邊也是會耗損的。
我說沒關係真的沒關係 wrote:
碟煞一個很麻煩的地方是~換輪組很容易磨到碟盤~
如果是雙邊可調的還可接受~只能單邊調整的會很崩潰

真的沒那麼嚴重,
越野車碟煞我用超過10年了,
這些問題其實都沒這麼嚴重。
頂多就是卡鉗清潔比較麻煩一點,
用風槍噴一下就好。
遜弟 wrote:
一想到換油我頭就痛,
一年騎不到2千公里沒有這種煩惱我可以理解,
但我最慢一個個月最快一個星期就2千公里了,
而且還是山路者多,我會很煩惱的。
最後,等級太低的碟煞系統,
用了絕對會後悔到會想把車整台丟掉。

台灣的氣候,用礦物油(液壓油)的碟煞還蠻穩定的。
DOT油的自行車碟煞,保養會比較麻煩。
等級太低的碟煞.....
其實越野車現在低階的碟煞,也沒那麼難用就是了。
109633cp wrote:
以Shimano來說,我認為技術是相當成熟,
畢竟它出登山車油壓碟煞非常多年,也相當穩定,

觀望一下是對得,但以越野車碟煞發展這麼久的經驗,
我對SHIMANO公路車碟煞還蠻有信心的。
之前曾騎過一陣子的 XTC SE2,碟煞最讓我困擾的是碟盤常常會磨到來令(還是卡鉗?不清楚,反正就是用來夾碟盤的東西),送去車店調整,過一陣子又開始,導致一路上都是磨來磨去的聲音,騎車的興致都沒了。
marclin180 wrote:
騎登山車久了,最近開始注意公路車的市場,,...(恕刪)
如果常磨到碟盤可能是調整得不好,或是碟盤不平,這是單向活塞做成的問題(例如是BB5/7),我由XC車到AM車再到現在的碟剎公路車,也很少出現磨碟盤的問題,細心點調整就好了~
個人是偏好碟剎的,好處是制動力比較大,下雨也不怕影響剎車,所以新組的公路車也是碟剎的
這是小弟的愛車~
"題外話"
油碟使用上需注意
超長距下坡
前後煞要平均分擔交換使用

煞車會產生高溫
高溫情況下
煞車油會產生氣泡
當持續煞車後釋放煞把時
高溫氣泡瞬間膨脹
油管內煞車油就被高溫氣泡推擠
再次煞車時就失去煞車力
要連續抓3次以上煞車才會回復煞車力
需注意

"個人偏好機械碟"



marclin180 wrote:
如題.騎登山車久了,...(恕刪)


碟煞應用在跑車上感覺上要注意的是...
跑車輪胎比登山車小...
須注意抓地力與剎車力道的差異...

我騎SPEEDONE RTT8D 碟煞版三鐵幾何公路車...
騎過三日環島...
目前完成瘋系列瘋六百公里...
機械碟的好處是保養維修容易...
同一台車可依需求c夾或碟煞可以輕鬆互換...
剎車操控上比C夾輕鬆些...
以同路段下坡煞車距離要抓比登山車長些...
板輪的好朋友不用擔心燒框問題...

芭迪記事



WingC. wrote:
就算不燒框還是會燒碟...(恕刪)

鋁框損耗是會爆框的

其實碟煞並非解決輪框磨耗的唯一方案
針對長途下坡,運動訓練用的阻力傘也是一種選擇


不過這種阻力傘的傘繩有點長,無法直接套用在自行車上,得另外設計
這種阻力傘在上下坡都有的複合地形也不太合用,在車上進行收折也不方便

但變通方法卻是出乎意料的簡單,就是用風衣替代
將風衣拉鏈半開就可以得到類似阻力傘的風阻功能,若想加速就將拉鏈關上或是將拉鏈全開
如果是在秋冬時下坡需要保暖,那就穿兩件風衣,其中一件用來減速
怨念聚合體 wrote:
其實碟煞並非解決輪框...(恕刪)

哈哈!這個這個......,如果山路轉彎時,我想....,摔死的機率應該很高!哈哈.....
其實騎公路車下坡牽車是最好的方法,可以慢慢欣賞沿路的風景,補償上山的勞累!
所謂入寶山,空手而回........,不要急著回去吧!下次來不知何時呢!

WingC. wrote:
就算不燒框還是會燒碟...(恕刪)


燒碟要660℃,這樣的溫度下還不失效的卡鉗很威啊
鋁框是不會融化,這之前內胎跟胎皮會先熟了。
阿說好的鋸車架咧?(by 大仙)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