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問公路車爬坡輪,輕量化與剛性,選哪一種爬坡比較好?

賣那10幾萬的輪組不都又輕又硬?

http://senmingkao.blogspot.tw/

jacksky123 wrote:
不好意思看錯是體脂...(恕刪)


其實那個公式跟"最大心跳 = 220 - 年齡"差不多,比較像是統計之後的大略平均數。

有刻意練身體的人,體脂肪率很容易就低於那公式算出來的數字。更別提職業自行車手的鍛鍊加上精密飲食控制後的成果。
jacksky123 wrote:
不好意思看錯是體脂...(恕刪)


通常選手的體脂肪率都超低,而且無法用公式換算,只能透過身體電阻值換算,
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導公式算的話,體脂計就可以不用賣了 (雖然市面上也有黑心公式機就是),
大部分選手的體脂肪率都在 10% 以下,不然能量燃燒會很不經濟。

如果每週會固定跑步或是騎車爬坡兩次,
只要運動後不亂吃,體脂肪 15% 以下很容易做到,
但是要 15% 以下,訓練就需要更密集,吃東西要更節制,
目前我的車隊就有體脂肪 6% 的,當然這種人就是凸台常客了。

我自己的體重 66Kg、體脂肪率 14~16% 之間,
爬坡輪用 Kinlin TB-25 管胎手編輪,車架 2012 TCR SL3,
功率計 Stages Power Rival OCT,
從楓林橋爬風櫃嘴的感覺是這樣的,
假如我維持功率 100~150W 爬坡,可以慢慢地蘇湖攻頂,
如果維持 200W~250W 爬坡,爬到 4~5K 的地方會有快升天的感覺,
繼續硬操也無法增強太多,所以最近盡可能練習後喝乳清蛋白增加肌肉量,
所謂的爬坡變強,其實就是練功率這個數字。

我覺得投資優先順序這樣比較理想:
肌肉量 > 功率計 > 輪組
原因是這個投資順序可以確保變強的是自己而不是車子,
輪組只是最後給自己的獎品。

另外說明一下功率,
以汽車來說,功率的單位是馬力 hp,1hp 相當於 745W,
一台 Subaru WRX STi 大約 200hp,
我的平均功率大約是 150W,
所以 Subaru WRX Sti 的功率大約是我的 993 倍,
我只是 1/993 台汽車而已,好渺小啊!

Java無影手 wrote:
通常選手的體脂肪率...(恕刪)


訓練歸訓練
本棟樓討論的是器材
扯在一起實在很怪

真要講功率
也不是只看輸出瓦數有多少
應該是講車手每公斤能輸出幾瓦比較精確
這棟樓也有菁英組排名前面的高手在
要講訓練的東西可能要多做點功課
wayne1739 wrote:
訓練歸訓練本棟樓討...(恕刪)


好吧~我承認樓歪了,如果這樓只能論器材的話,
那我認為買個好車架比買個好輪組重要得多,
雖然輪組剛性多少有點用處,但是剛性還是大盤和車架影響較大,
至於輕量,我認為從車架上輕量比從輪組上輕量重要,
輪組偷輕,副作用實在太多,
要不然就是板高不夠高,時速 40km/h 騎得很累,
要不然就是用管胎板輪,但是爆胎有點麻煩,而且管胎貴,
要不然就是犧牲後輪力量傳導效率,起步變遲鈍,
不過有銀子買 Zipp、LW 的人就不用想太多了。

如果很想親身體驗的話,找間可以租輪組的店家,
把口袋名單通通測試一次,你就會知道答案了,
在這裡問的結果,只能得到每個人不同的使用體驗,
卻很難得到科學化的數據。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