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大家來連署


davie1968 wrote:
你覺得行人再獨立出來一個專用道如何?? 可以啊,所以有行人專用道。...(恕刪)


你提的幾個都是在國外的, 請問台灣有國外那種稀少的車流量嗎? 有那種土地面積嗎? 有一樣的文化思考嗎?
請不要冒然把國外的制度或是法規引渡到台灣, 多全面思考吧!


大隱閑人 wrote:
你提的幾個都是在國外...(恕刪)


行人專用道,自行車專用道,小學生通勤道,貓橋,蟹道...
都是在中華民國既有的啊。

我國土面積與荷蘭、瑞士差不多。
至於文化思考---我是單車通勤,低碳,不製造汽機車廢氣。
身邊許多人也是推廣並贊同綠生活低碳足跡。

大隱閑人 wrote:
請不要冒然把國外的制度或是法規引渡到台灣...(恕刪)


公平交易法,低底盤無障礙公車,兩性平等法,無菸環境權...
都是因為文化進展社會進步而引進台灣。
也請不要冒然拒絕進步。

歐洲有許多古城、村落。立法禁止汽機車入城。
台灣也有許多聚落、街道禁止汽機車進入。

如同文化造就了無菸環境...
我相信將來也能造就台灣稀少的車流量。
謝謝你讓我更全面思考!
小弟猜樓主一定是北部人(直覺)

其實單車道是非常需要的
但要看當地政府有無心意...

比照高雄與台北
高雄整個樂勝

雙北這只重視大樓要蓋多高
對於城市規劃的概念,卻只停留在民國初年....

要讓這議題受到重視的話
得像當年,柯媽媽跟立院拼搏酒駕的刑法
奮鬥了許久年...

先在這支持樓主


davie1968 wrote:
行人專用道,自行車專用道,小學生通勤道,貓橋,蟹道...
都是在中華民國既有的啊。


嗯...我說過, 你提的"幾個"都是在國外的當然有些是台灣既有的那就不多講, 而且也跟本主題無關;

davie1968 wrote:
我國土面積與荷蘭、瑞士差不多。
至於文化思考---我是單車通勤,低碳,不製造汽機車廢氣。
身邊許多人也是推廣並贊同綠生活低碳足跡。


要說荷蘭跟瑞士是吧? 既然要比較我想就任真的舉個例子來分析看看好了,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車輛土地比例 (輛/平方公里)
台灣 : 643             台灣 : 191.14
荷蘭 : 406             荷蘭 : 212.18
瑞士 : 185             瑞士 : 103.99

先看台灣人口密度, 這數據應該遠遠拋開你講的荷蘭瑞士, 再來看車輛土地比, 只略輸荷蘭一咪咪
如果再把台灣47%的海拔1000公尺以上高山(人跡罕至)給考量進去, 這人口與汽車密度應該足以海
放你所謂的荷蘭瑞士了吧!? 然後在人車如此稠密的情況下還要因為有人連署說「給單車自己一個空
間」進而分割這已經少得可憐的空間嗎?

當然, 要考量的東西絕對不只有人口密度、汽車密度這麼簡單, 會提出這個是想提醒你可以用更多
角度去思考一件事; 話說回來小到每一個地區, 大到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土民情, 該考慮的東西
絕對不會一樣, 而不是單純的說人口差不多就可以怎樣怎樣....而且請問你是否考慮過那些數十倍的
汽機車用路人呢?

davie1968 wrote:
至於文化思考---我是單車通勤,低碳,不製造汽機車廢氣。
身邊許多人也是推廣並贊同綠生活低碳足跡。

老話一句, 請不要以個人為出發點去思考這種關係大眾利益的問題,
否則只會淪為他人眼中的「大頭症患者

至於你提到其他的那些, 公平交易法,低底盤無障礙公車,兩性平等法,無菸環境權...etc
都是屬考量過後且對大多數人民有利, 促進社會發展為前提下推行的, 再下無可厚非; 而針對單車國
家也設有自行車道(但有些路段超爛), 且開放單車上人行道, 相關配套措施也正在推行中, 此時如果
又為了滿足這少數的單車客去另闢車道, 然後壓迫更多的汽機車用路人, 這種圖利少數, 苦了大多數
的政策我想不只是你說的「拒絕進步」而是直接退步吧?

davie1968 wrote:
我相信將來也能造就台灣稀少的車流量。

看到這句不禁讓我懷疑你是不是喝醉了...


最後, 荷蘭人口比我們少644萬人, 瑞士少1565萬人, 什麼時候這兩個國家人口數跟我們"差不多"了?

大隱閑人 wrote:
請不要以個人為出發點去思考這種關係大眾利益的問題...(恕刪)


相信大家都知道抽菸是慢性自殺,
吸二手菸對身體有害、有致癌風險。
而汽機車廢氣可以致人於死,
致癌風險比吸菸更高。

以大眾利益思考---
所以我們推行無菸害環境。想想30年前,吸菸的是多數,所以電影院、咖啡館、車站、我們都得忍受菸害。但是我們「以大眾利益思考」,圖利少數不吸菸的人,陸續擴大無菸環境,然後「壓迫」當時人數眾多的抽菸者。現今,吸菸人口減少許多。請問這種圖利少數, 苦了多數的政策是進步還是退步?

以大眾利益思考---
為抑制廢氣損害歷史建築與雕塑,世界許多古城禁止汽機車入城。為維護社區空氣品質與交通安全,世界許多村莊社區禁止汽機車進入。中國為抑制廢氣霾害,許多城市只開放電摩與單車。
請問這樣的共識與社會行為是進步還是退步?

以大眾利益思考,
我們希望減少汽機車廢氣,循序漸進,我們立法怠速熄火,我們推廣大眾運輸系統,我們限縮汽機車停車位設置U-Bike,我們限縮汽機車道設置單車專用道…
是的,我們不斷的要求圖利這少數的單車客去另闢單車道,單車專用橋,建置單車優勢環境讓騎乘單車比其他燃油氣機車來的更舒適便利,希望將來單車客變成多數。
你以為這是進步還是退步?

我以為減少汽機車使用進而降低汽機車廢氣排放「屬考量過後且對大多數人民有利, 促進社會發展為前提」
我承認我是以個人為出發點去思考這種關係大眾利益的問題,
每個人都是個人,因此我也只能從個人(自己)出發去做思考。
但就建置友善單車環境而言,我的目標是利他,我放棄舒適的汽車,快速便利的機車,每日騎單車忍受汽機車排放的廢氣來實踐我認為對大家有益的交通方式。
如果你要認為我是你眼中的「大頭症患者」那我只能接受。

不過我要說,機車的安全帽一般比通勤單車來的大,所以機車騎士的頭比單車騎士來的要大的多。汽車駕駛更誇張,他們一個人上班要夾帶3個空座位來占用道路空間。

還有,我騎單車從不喝酒,你會以為我醉了,應該是路上汽機車廢氣吸多了的後遺症。有時烏賊二行程機車經過更是會讓人暈到想吐。

或者你認為維持甚至擴大汽機車便利性並增加汽機車用量是一種進步,「屬考量過後且對大多數人民有利, 促進社會發展」?
願意接受你指教,讓我能更「多全面思考」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