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板輪(50mm)跟一般30mm輪組在爬坡上的差異?

Arbicool wrote:
你找得到重量這麼廢柴...(恕刪)

手編到好12XX才1萬8會算廢材嗎? 我是認為CP值夠高了!
所謂的框不是指總重量,統常越外圈,輕量化效果越明顯,花鼓輕量化效果遠不如輪框,其實管胎輕量化效率提升更高
以輪框而論,鋁框難與碳框比擬。

lwk2428 wrote:
詢問一下...像武嶺...(恕刪)

超肥壞狐狸 wrote:
小弟目前用30mm一...當然如果有重拖,就當成是練腿力,而且我SRAM飛輪有到32T (恕刪)</

看起來好像,很想為了騎起來"爽"而換板輪。如果口袋夠深,而且下山能剎車剎得面不改色(心裏不擔心板輪被剎車片磨損)那就直上50mm板輪吧。我想,要練腳力並不會因鋁框或板輪有太大差別,因為你已經有32T了。我把板輪換回鋁框,因為下山剎車剎得心裏在滴血。

danny07 wrote:
重量對爬坡的影響不是排第一位
鋼性對爬坡才是影響最大的
所以才有板輪比一般輪組好爬坡的現象發生
個人用 FFWD F6R vs 瞎貓 測試結果亦得到驗證


我想對一般假日騎士而言
重量的影響..應該還是很大
我個人覺的在爬坡初期是這樣子說沒錯...
爬到後面,肌力使用得差不多以後

你會希望
飛輪有多大,用多大..
輪框有多輕,用多輕..

所以我常提到
爬坡輪不一定會讓你爬更快
只是要讓你爬更久

土城加藤鷹
有車友又提到另外一個重點了...
胎是在最外圈,且唯一跟地面接觸的東西
煞車再好、腿力再好...都還是要靠輪胎和地面摩擦
只要是有管輪子的競賽、運動
記得一句名言"百改胎為先"

偏偏很多人用了頂級全碳纖維輪組
但卻是搭配最入門款的管胎...
lwk2428 wrote:
手編到好12XX才1...(恕刪)


那你比較的鋁圈有這麼神?請你把對照組與實驗組的重量都給清楚,不然差幾十克,1950g跟兩公斤也差幾十克。

12XX的全碳框只要框體沒問題,沒什麼理由不買。

再怎麼樣38mm的框體還是比較強壯。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Arbicool wrote:
那你比較的鋁圈有這麼...(恕刪)

我想...我只是在問38全碳和22的鋁框爬山框爬武嶺和阿里山到後面哪個會比較吃力不討好而已...
其他的我不予回應...我是來騎車不適來練手的...

lwk2428 wrote:
我想...我只是在問...(恕刪)


你給的訊息這麼不完整還這麼多意見?車重,體重,年紀。車齡,那隻車架,飛輪齒比,有沒有其他運動習慣,爬過什麼樣的路都沒說?

我想我還問你太多問題勒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ericsss0203 wrote:
剛好這兩個高度,小弟...(恕刪)


別的不說光是陶瓷煞邊就一整個帥~

不過這是平路輪啦!
拿去爬坡有點那個~

devis592 wrote:
別的不說光是陶瓷煞邊...(恕刪)

我就用58的上武嶺
時間...算了,別說的好..哈哈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