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5566 wrote:
冤枉啊!姆大,這個好像不是我說的,請明察秋毫!
姆,對不起。我看錯了。
Lanxlot5475 wrote:
拍寫~~ 沒有興趣說明,因為到這個階段的理論應用在訓練上是另一回事(除非我們要談恢復)。
雖然恢復在訓練當中的重要性明顯的超過施壓,但在台灣卻是一個普遍不受重視的環節。
是個重要心得啊

jobinobi wrote:
這個點上,就是所謂的 AT (anaerobic threshold)或 LT (lactate threshold)
自爆仔 wrote:
我把問題寫清楚點好了,我的問題大概有兩個
1.
POWER(功率)可以分為兩個物理量的乘積:速度*力量(F*V),在人體上就是肌肉伸縮的速度*施力,就算同樣POWER上,當我推動一個東西,我發現的結果是,F比較大的那種推動方法通常乳酸堆積就是比較嚴重
那所以如果我要下個定義,是否說,乳酸閥真正要劃分,是看肌肉的施力(FORCE),而不是它的輸出功率(POWER)?簡單來我建立一個可以感測肌肉狀況的儀器,可以馬上數字化每條肌肉的受力和乳酸堆積及POWER的量,我是不是可以發現肌肉在受超過某單位力量後就開始堆積乳酸了?反而不是以POWER為基準?
2.
還有說,就算我已經暖身過了,就是說已經讓心肺進入備戰狀態,但同樣功率我使用高F低V的輸出方式,心跳就是比較低,我用低F高V的輸出方式,心跳比較高,我想知道為何會有這種結果,以原本書中談到那些燃燒不同東西提供能量的理論,要如何解釋這種結果?
最近比較忙,讓問題掉到第二頁,對回答者不太尊重,不好意思了
自爆仔 wrote:
所以說LT和AT是一...(恕刪)
f2344773 wrote:
另外,能量的消耗以及作功的關係大家有沒有興趣討論
我用Edge 500 在固定式訓練台上測15km ITT
大概會燒掉350kcal,總功約275kJ
算一算輸出效率大概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