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5687687687


Arbicool wrote:
照你的說法早該切大盤了而不是跳到飛輪小齒,善用前後變找齒比,我個人是認為應該多操作前變


AR大
我認同啦
只是有時會很獻慕shimano 的可以這樣用
我的FSA 早就發出很大的聲音了....


FSA沒有很硬,大齒盤下小齒盤
太晚下了,沒轉速
把一個齒目踩倒過(變型後會開始抬鍊條勒)
老虎鉗搬回去 續用...
土城加藤鷹
isohera wrote:
FSA沒有很硬,大齒盤下小齒盤
太晚下了,沒轉速
把一個齒目踩倒過(變型後會開始抬鍊條勒)
老虎鉗搬回去 續用...
酷耶
很想推薦你改用 C 家原廠,不過 C 家的零件好貴,算了你還是加減用好了

Stallings wrote:
酷耶
很想推薦你改用 C 家原廠,不過 C 家的零件好貴,算了你還是加減用好了


嗯 知道我是乾苦人......
算你聰明
土城加藤鷹
isohera wrote:
嗯 知道我是乾苦人....(恕刪)
其實 Sh 家效能不錯又便宜,下部車可以考慮一下
isohera wrote:
白馬兄:
FSA Energy CT配campy_veloce
整體說來都還好,大對大也可以,
最讓人討厭的是 小對小..只能用到倒數第三盤再用下去聲音很大..
大盤跟小盤太近的結果,有人說標準盤不會..
但shimano的CT都可以用到最小..

我會對FSA大盤有這麼深的印象,
是源自於以前還是單車從業人員時,
有個車友為了前變的問題常常跑來找我.....

第一次,車友表示上鏈不順。
前變位置調了半天,最後只好拿出絕招,
把前變線張力拉高......搞定。

第二次,車友表示大盤時,
後面飛輪想要用大一點的時候,會磨到前變。
大對大,理論是不要用,但騎乘強度高的團騎,
或是比賽,為了跟上前面還是會用。
張力放鬆,用大齒片可以支援到比較多(大)的飛輪。
可是上鏈又不行了。

為了和車友溝通這個問題,
上面的情形重複好幾次,且還不是只有單一個案。
若是使用其他上鏈比較佳的大盤,前變線張力不用太高,
我調整的容許範圍就大的多,比較容易找到一個平衡點。
當然要我硬調前變角度搞定.....也不是不行。
但這樣又會出現其他疑慮。

若是希望能在小盤時,飛輪可以用到比較小的地方。
建議你前變線張力再拉高一點試看看。
不過這小對小,確實不要常用。
小對小的鏈條張力會比較低,且有上鏈鉚釘的大盤,
很可能在鏈條晃動的時候,大齒片的上鏈點會卡到鏈條,
而造成卡鏈的狀況(CHAIN SUCKS),這還蠻危險的。
(SRAM大盤容易有這種狀況)

調整前變,影響的因素很多。
車架立管角,前變座的設計,
大盤上鏈設計,走線......真的是很有挑戰。
上鏈設計好大盤,可以讓調整者有比較大的彈性做事。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車主自己能接受。

ddar白馬 wrote:
我會對FSA大盤有這...(恕刪)


一針見血!!!
我的K-force大盤確實需要拉高變速線張力
RED大盤在小盤時,也確實會勾到上鍊點
一整個沒力呀
Bull1688 wrote:
一針見血!!!我的K...(恕刪)


前變的變速線張力過高的話 , 會不會影響手感的硬調? 感覺就是有點退檔有點死硬 ? 會這樣嗎?

Stallings wrote:
我都強調是長途了啊長...(恕刪)


常用大盤比較好。

而且通常50-19/21其實很適合平路,長程平路掛大盤用到後變的機率更低吧

我自己是用標準盤,等哪天你真的用卡踏跟標準盤就知道我在說啥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Arbicool wrote:
通常50-19/21其實很適合平路
沒錯,當我在騎長途平路時,我的確很常用這兩個檔位
不過我後來發現 50/21 鏈條有點斜,聲音也比較大,靜止起步加速也較慢
所以我現在比較喜歡用 34/ 15~13 來取代

好啦,從善如流,我盡量少用 34/12~11 就是了
反正 Shimano 前變速效能很好,變一下確實也不會麻煩就是 ^^

Stallings wrote:
沒錯,當我在騎長途平...(恕刪)


我這樣講是因為我是用11-28的飛輪,53-21其實也還好,我真的比較常直接起步切小盤拉速度再換大盤。

我更常騎登山車,同樣的齒比登山車真的騎得比較累

如果少爬坡或者坡都還能爬得上去,用標準盤+11-28這種是比較全面的。

直接用CT盤+大朵靈芝等於跟路人宣告是肉腳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