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FOX wrote:小折雖然結構上抗扭轉...(恕刪) 我有B5上下班通勤、休閒亂晃用,也有一台公路車假日跑長途用。說真的,B5的車架硬不硬,我是不清楚,但是最基本的大盤上的曲柄,我再用力踩踏的時候,就能明顯感受到變形了,B3我也試騎過,他的曲柄也沒有多強壯,以我85公斤的體重,還是會踩的出不夠硬的感受呢。所以樓主覺的小摺B3的踩踏很硬、很直接.....不予置評!!
當年Graeme Obree突破懸宕9年的一小時均速世界紀錄就是用土炮車 + 超蝦姿式...主結構類似小折只有單一上管前叉只有單邊BB甚至只單由立管結構支撐按照很多車友的標準 一整個軟到不行但人家均速照樣破50km...小折這樣改雖然性能不及專業的計時車但贏過彎把公路車是沒問題的畢竟人體風阻的影響是最大的
....玩....就是自己好玩就好....我的小折也想裝休息把...(我想蝴蝶把+休息把...版上有人這樣改..)不過...考慮到我的強大的腹肌彎腰會不太舒服...就算了...而且車會"看起來"頭重尾輕"..要裝後貨架平衡一下視覺...最近把手把拉高...走休閒路線...之前太趴...手肘會痛...座墊反裝...樣子不就跟我那不麻痺的座墊...差不多...無鼻....缺點是...總覺得坐歪歪的...少了座墊鼻子頂在雙腿間吧...遇坑洞..可能就會覺得屁股歪了...高迴轉..屁股位置會跑掉...(也許是我技術差姿勢不好...)建議..裝正的..然後座墊鼻頭盡量下壓......或是換短鼻的....
樓主自己想怎麼玩都可以.注意不要受傷就好...雖然有跳脫傳統的思考模式不錯但要真的建議大家這樣做...還需要更嚴謹的學術論證...例如...用來佐證的資料是否合適?或是提出專業數據的比較分析畢竟計時車演進至今其中的學問不是那麼簡單的...
波苦排 wrote:有人想試試嗎? cufox兄我也想試試我的小折常常爬緩坡或平路無車騎累時用兩手肘撐在握把 趴騎省力許多 或者說用相同的力量 可以快3km/hr左右若是大逆風 速度更是10與16,17的差別但手掌無地方可抓 手肘支點小小的 姿勢不佳 只能騎個幾分鐘就要換回立姿...很想試試休息把會不會舒服到可長可久但沒煞車要這樣騎就要有這樣摔的覺悟和臨場反應機制一般路段還是別用較好
以坐墊反轉使乘載位置在坐管前面...改變了臀部與踩踏的角度...借以了解模擬計時車的踩踏角度...對騎乘上的幫助蠻優的創意...以這角度看坐墊...坐墊夾持在坐弓的後端...而一般有坐弓的坐墊後端會是最硬的區域...長時間利用坐墊反向此區域騎乘...時間長舒適度會比較差...利用坐墊後段會成無鼻的坐墊形式...反裝後鼻頭翹起會變成後端高...如果以標準的踩踏高度來說...臀部要後移的機會變低...不利於混合式的騎乘模式...無鼻/短鼻/標準鼻頭的坐墊...外觀上的差別在哪?無鼻的只留承載區...少了大腿根部的固定位...短鼻的保留承載區及大腿根部的固定位...標準鼻頭長的用處以坐弓形式的坐墊來說...最大的用處是在固定坐弓前端...混合形的騎乘環境...我比較喜歡裝彎把及短鼻墊...基本上握下把...上半身的角度與趴騎的角度相差不多...下把可以握的時間長...相對趴騎也可以趴的時間也會長...握下把或趴騎...最需要注意的是視野變小時...操控上須善用眼睛餘光加大視野...
takuma_tw wrote:cufox兄我也想試試 期待takuma的分享囉~CaseyChao wrote:臀部要後移的機會變低...不利於混合式的騎乘模式... 分析的不錯 我也有相同的心得~這樣的設定 的確姿式彈性頗低除了握休息把外 其他的把位都不太舒服得選對路線才能發揮實力(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