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曲柄長度的問題


jobinobi wrote:
姆,雖然是雞肋問題,...(恕刪)


Lanxlot5475 wrote:
不能同意你更多......(恕刪)


關於曲柄長度,提供一下自己的心得。
個人身高175cm,大腿長度52.7cm。
(從座骨量至膝蓋前緣)
170mm長曲柄使用約5000km。
172.5mm長曲柄使用約10000km。
175mm,只試騎過車友的車約50km。
165mm,上過訓練台踩過30min。

按照一些網站的建議,我用172.5mm就好。
當然這和建議車架大小一樣,上管我可以騎54cm,
但是短一點53cm,或是長一點55cm,調的出來也都可以騎。
重點是要知道他們的差距。

按照"第一本自行車的科學解析"一書內容,
作者有統計過選手的曲柄長與身高的關係,
事實上也沒有一個通則。
只有表示,若是腿力許可,用短曲柄可以榨出比較高的功率。
(曲柄短,力臂短,車主要花更多力氣)

我個人的心得,
當我使用170mm長的曲柄時,
轉速部分有幫助,但也只有一點點。
一般我的平地轉速都在100rpm~80rpm間,
170mm長曲柄只有當我轉速超過120rpm以上時,
才會讓我有被幫助的感覺,轉速拉高會快一點點。
而短暫用過165mm曲柄,
轉速確實很快就上去,上到130rpm很快。

我自己的感想,轉速迴轉上的去就是會上去,
短曲柄拉轉比較快,但要是車主自己本身迴轉速就不佳,
想靠短曲柄提升轉速非常有限。
先把屁股坐穩踩滾筒練習比較快,別傻想換短曲柄幫助轉速。

換短的,馬上就會面臨力臂變短,
踩起來真的會比較重。
個人認為,這個影響比轉速要大。

另外短曲柄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會影響膝蓋的位置。
一般調整SETBACK,
會參考膝蓋前緣鉛垂線,與踏板軸心的相對位置。
短曲柄就會壓縮這兩者的空間。
以我自己的經驗,確實我用170mm曲柄,會坐的比較後面。
這也會間接影響我車子的整體設定。
因為我個人喜歡用長龍頭,重心往前一點,
用172.5mm的曲柄比較能調出我的需求。

大家參考看看
Lanxlot5475 wrote:


雞肋的意思就是說,這個問題討論起來沒什麼意義,也沒什麼趣味,但是都不去談好像又很可惜。

190mm跟155mm做到相同的頻率跟輸出,不難。我做得到,我相信姆大也做得到。

(你贊助個兩組來我就跑實驗數據給你看)


至於你說的成車配錯曲柄這種事,我只能說看情況吧,若不針對Performance的最佳化,差個5mm也不是不能騎。


借貓熊的老話,文章人人會看(大概也人人都看過),問題是裡面的一些說法,Why? Why Not?



這段才是重點,這根肋骨要有足夠的里程經驗、足夠的曲柄長度使用經驗以及足夠的調整經驗才有味道。

就算是190/155mm曲柄達到童印的頻率跟輸出,但是肯定在肌肉伸展以及迴轉動作上會有非常大的不同。

Michele Ferrari與Kirby Palm都有提到重疊而且共同的要素,對於老手來說可能談來談去內容相仿,更重要是沒有實際試驗很容易紙上談兵。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姆,Arbicool 兄,謝謝你回覆時一併寄到 01 私人信箱,不然我久久才上一次 01,還不知道有 follow up。
(原來要在人家的回應上按回覆文章,才會有附加寄到私人信箱的選項 @_@ what a noob!)

因為時間有點久,所以我又重讀了一次各個回文及你附上的連結,試圖記起回覆的本意:

我並不是指 Kirby Palm 有誤,曲柄適當長度的確應和身高,跨長(inseam)有關,更正確一些,應該是和大腿骨長有關,Ferrari 在這點上說明比較清楚,也把施力的理由附上。這是我推薦 Ferrari 一文的原因。

另外,我認為有些回應觀念仍然有誤,而 Ferrari 文章清楚之處是在於:把踩踏當成靜力學(static)去分析,而誤以為長曲柄可以產生大力矩比較「有力」,而短曲柄適合迴轉;事實上,應該從動力(dynamic)的角度,以功率出發(Ferrari 文),便會瞭解,長曲柄事實上會比短曲柄適合做「順暢」的迴轉。如你有興趣,可以比較公路車與登山車選手身材與選用曲柄長度的差別,我相信你會發現,登山車選用的曲柄可能會比公路車多一號。

關於是不是該有一個公式,well.. 這些參數化的東西,通常指出的是統計上的意義(指標),但是(書上,網路上)參數化的公式(如車架大小,曲柄長度等),常常是沒有給出誤差範圍(統計不只是要告訴你對在哪,更是要說明錯多少),大家就小心服用。

請見我很久以前說到曲柄長度是雞肋的回應(註):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6&t=1697104&p=4

即使在這回應中,我也說到推薦膝鉛垂線的設定,但是這也跟上面說的一樣,只是個準則。類似我這樣身高(192cm)的人,膝鉛垂線事實上會常稍稍落在踏板中心之後。記得 01 上也有高個子問到這類問題,我回應時便把個人與看到的經驗告訴他,而沒有推薦一般的做法。有沒有照准則來做,常常只是口水之爭罷了。

同樣的,你問到我是不是能用 190/155 mm 獲得相同效率,我真的不知道,155 mm 以我的身材要改太多設定,甚至得換車架,我沒試過。不過,如同你說的,肌肉伸展的方式應該會完全不同。 Lanxlot 兄實戰經驗豐富,喜歡多嘗試,器材也拿得到手,文字也能讓人明瞭,也許等他有實測,可以來報告一下。

註:
其實雞肋除了指從過往研究中看到適用範圍實在頗大外,一點幾何也可以說明

假如只是換個曲柄(長度差 25mm,155mm->180mm,小腿長假設 50 cm,身高 165cm),而其他不變來比較差別。若膝頭位置不做變動,則膝多轉角度約為 3 度 or less(arcsin(2.5/50),腿越長角度越小),小腿活動範圍約 60-70 度,也就是 5% or less。若曲柄只差一號(2.5mm),角度只差約 0.3 度,0.5% or less。老實說,差別是一定有,但我認為實際上大不到會讓人爆膝或突飛猛進。圖中也可注意到,真正影響位置及選用曲柄長度的,其實是大腿的長度(與座艙設定)。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
jobinobi wrote:
另外,我認為有些回應觀念仍然有誤,而 Ferrari 文章清楚之處是在於:把踩踏當成靜力學(static)去分析,而誤以為長曲柄可以產生大力矩比較「有力」,而短曲柄適合迴轉;事實上,應該從動力(dynamic)的角度,以功率出發(Ferrari 文),便會瞭解,長曲柄事實上會比短曲柄適合做「順暢」的迴轉。如你有興趣,可以比較公路車與登山車選手身材與選用曲柄長度的差別,我相信你會發現,登山車選用的曲柄可能會比公路車多一號。

大俠知道有個東西叫石磨吧

這種石磨功能與設定都正常的話
一個1尺見圓的石磨只要站在原地就可以伸手去推動,一秒推個一圈大概不是問題

以上圖石磨為例
與地面垂直那根桿子當他是A(相當於踏板的角色)
與地面平行那根桿子當他是B(相當於曲柄的角色)

那麼現在石磨大小不變,將B桿加長到10公尺、然後請你從桿子的最末端去推石磨
這時候會出現什麼現象?
我想石磨推起來的感覺會更輕
但你得繞著外圈奔跑個六十幾公尺,可能得花上十幾秒才能將石磨推一圈

怨念聚合體 wrote:
大俠知道有個東西叫石...(恕刪)


你扯遠了,曲柄長沒有差到這麼多。

再者曲柄長度跟出力順暢度之間的曲線,也不是直線,他在一個長度之後會驟降(主要看大腿長度),但是這根本不必討論,因為能買到的曲柄就那幾個 SIZE 而已。


這種無限上綱的假設性討論,非常的雞肋。

而且照你的舉例,何必加長? 乾脆在石磨上裝一套變速系統就好了,又可以輕鬆轉又不用改變"B桿"的長度....


真正值得研究是長期使用下的結果,那還真是需要很多樣本跟實驗,算的上是小有規模的研究。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你扯遠了,曲柄長沒有...(恕刪)

比例放得越大,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差異就會越明顯

至於你說搞這個例子是雞肋,這點我完全贊成
長知識阿....原來有這麼多的原理在
fattyycc wrote:
各位車友好請問曲柄長...(恕刪)
姆,怨念聚合體兄,我瞭解你舉石磨的想法。

主要原因已在之前回文說明,曲柄差一號(2.5mm)差異實在很小(迴轉一圈小腿來回 120 度,在 90 rpm 下,一秒要來回 180 度,膝多轉 0.6*1.5 = 0.9 度,算181度),而曲柄也沒幾號可選(因為差異太小而沒有必要有很多 size)。的確,長曲柄要劃的週長較長,但是因為所需力較小,在各個轉點(cosine 角度不同時)的有效踩踏力量的絕對數值差異會比用短柄小,相對來說,在相同功率下,長柄需迴轉高,所需施力曲線卻可以較為緩和平滑,但也非常非常之有限。

另一方面,吹毛求屁一點,肌肉能發的力與肌肉拉伸或壓縮的長度有關。這也是有些書上談畫圓時常 show 的「力與角度相位」圖並不單純就長得像完美的 cosine 或 sine 曲線的原因。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
如果熊貓兄早點回這兩篇,我想不至於還有人舉奇怪的例子。

2.5mm的長度許多國外資料建議是可以當緩衝範圍,實際上還是要看肌肉的鍛鍊程度,柔軟度,騎乘風格還有騎乘經驗。

5mm就會非常明顯,特別是適用長度比現在用的長或短超過5甚至10mm就相當明顯(主要是肌肉用力還有踩踏習慣會完全不同)。

踩踏迴轉本來就是很簡單的四連桿運動,連桿運動中始終保持平行的連桿就是有相當關係的連桿,也就是大腿長與曲柄長,只單純看單一曲柄長背後的槓桿原理而沒有注意到整個踩踏運動原來就是四連桿運動就是見樹不見林。

我同學的親戚就是在單車組裝廠工作,曲柄這種東西都是來什麼裝什麼,更不用說許多5000元以內的車子配的曲柄不是165就是170,車子本身也是單一尺寸。但如果是高單價車子,花點心思在曲柄長上無可厚非。

jobinobi wrote:
姆,怨念聚合體兄,我...(恕刪)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