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ym wrote:
T的重踩是為了讓增加踩踏的阻力跟肌肉
逼迫身體產生更多的乳酸,又不超過LT強度
T 不一定是重踩,Tempo多半只看心率或功率,很少聽說要把轉速放進去考慮(雖然轉速影響非常大,而且也是很多車手的秘密)。
而且重踩也不見得能增加更多的乳酸,這端看時間長短跟代謝的速度,以及你Tempo的時間。
不過當轉速低於一個程度時,肌力會提前耗盡這是真的。
只看心率的訓練很容易受到轉速的影響,認為自己"達到"足夠強度,然而 LT 強度到底可以榨出多少功率,其實最主要的就是看轉速。
大家不妨試試,同一個坡,用同一個心率去騎兩次,第一次的轉速比第二次低5-10轉,看看計時的成績會如何?
然而低轉速或許可以達成較高的功率,卻又會陷入看功率訓練的缺點:轉速有可能過低。
因此,飛輪的一齒之間,很可能就是一場計時賽的勝負關鍵....
www.cycliving.com
aspdotnet wrote:
TEMPO階段,主要是要維持自己最佳的轉速....
我個人不太用"最佳轉速"這個詞來形容,比較理想的應該叫做"自選轉速"。
事情是這樣....
大部分的車手,5min的功率都比40min的功率來的大。
然而5min的最大平均功率轉速,跟40min最大平均功率轉速,以我個人的情況是 5min 的較低。
所以我在短坡上會選用較低的轉速(約65-70),用肌力把心肺往上頂,這樣可以做出很好的5min表現,對於短坡賽事或是日常的CR訓練效果不錯。
長坡或是大山則相反,我選擇用較高的轉速(約75-80),不然肌力提前耗盡我就完蛋了。
衝刺時又再相反,我選擇更高的轉速,因為5min的最大平均功率雖然是較低轉速產生的,但是 2min 以內的最大平均功率卻又需要更高的轉速(約105轉)才能達到。
不過我還在進行微調中,七月以後有不少阿里山的賽事,我認為目前我在150min以後肌力還是有提前耗盡的症頭,需要針對這個進行轉速的調整比較好。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T 不一定是重踩
我的意思是比其他的練習稍重~
當然不能跟最重的MuscleTension Intervals比(50~55)
降低迴轉數在同樣心率水準下來製造更高的功率
增加有氧區間耐力
Lanxlot5475 wrote:
大部分的車手,5min的功率都比40min的功率來的大。
然而5min的最大平均功率轉速,跟40min最大平均功率轉速,以我個人的情況是 5min 的較低。
所以我在短坡上會選用較低的轉速(約65-70),用肌力把心肺往上頂,這樣可以做出很好的5min表現,對於短坡賽事或是日常的CR訓練效果不錯。
長坡或是大山則相反,我選擇用較高的轉速(約75-80),不然肌力提前耗盡我就完蛋了。
衝刺又再相反,我選擇更高的轉速,因為5min的最大平均功率雖然是較低轉速產生的,但是 2min 以內的最大平均功率卻又需要更高的轉速(約105轉)才能達到。
不過我還在進行微調中,七月以後有不少阿里山的賽事,我認為目前我在150min以後肌力還是有提前耗盡的症頭,需要針對這個進行轉速的調整比較好。
很棒的心得
功率、心率跟迴轉互相牽連,關係很微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