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terhsu wrote:膝蓋會不舒服跟座墊高...(恕刪) 小弟剛量了一下, BB中心到坐墊 72cm, 跨高是 80.5,這樣算起來, 設定算高了一咪咪. 這高度已經騎了一年, 感覺比較好出力.這次車展買了一本雜誌, 裡面介紹一位日本職業車手, 跨高也是 80.5,竟然拉到 73.5, 而且還騎的很高興, 這高度腿應該蠻直的了 ......剛剛去把鞋底板調整了一下, 將原本拉到最前面的位置往後退到中間並往內側靠,騎了30分鐘沒感覺到刺痛, 看來之前位置設定錯了.(賣我卡鞋的老闆說底板越靠近腳尖越好, 於是就這麼騎了一年多 ....)不過膝蓋深處還是會痛, 應該是軟骨吧, 一催下去馬上挫賽, 只能慢慢轉轉轉 ......
Lanxlot5475 wrote:啊啊,我中槍了 (流...(恕刪) 大大您太客氣啦 ~ ~ ~您的體型跑平路一流的, 要珍惜上天賜予您強大爆發力的四頭肌阿!(小聲: 不過嘛, 肌肉太大塊的缺點就是重, 爬坡像鬼在拖 ...)
神鬼 wrote:不過膝蓋深處還是會痛, 應該是軟骨吧, 一催下去馬上挫賽, 只能慢慢轉轉轉 ...... 先讓膝蓋有些時間恢復,暫時別爬坡,盡量挑平路騎。爬坡的話,要注意自己的兩腳跟與膝蓋,在踩踏的同時是否都能維持在同一條垂直線上。特別是腳跟,請你的車友幫你看看,上坡時是不是會有左右搖動的現象,內外翻都會吃到不該吃的力,會傷。會傷多半跟力量只有間接關係,主因通常是不當"吃到力"所致。
神鬼 wrote:小弟剛量了一下, B...(恕刪) 最近我正好有在舒迷大的網誌爬到卡鞋的問題內容大概是踏板的軸心位置大概在大拇指球和小母只求之間可以去看看原文http://blog.yam.com/suhumi/article/25741671
核心機群的開發主要因該是讓更多肌肉加入騎車的出力以提升耐力吧 股四肌因該還是騎車時最強的力量輸出來源(個人覺得) 不過我也相信 高手與玩咖的差別因該就是核心機群的使用 不知有沒有人能提供圖示指出哪些肌肉是核心肌群 以及如何加強這些部份(訓練方式) 在下也很希望能在提升自己的騎車能力
神鬼 wrote:小弟剛量了一下, B...(恕刪) 鞋底板往腳尖靠,轉速可以拉高往腳跟靠,出力可以加大如果自認為曲柄長正確,平常轉速故意拉高時也沒有頓挫的現象,那麼可以把鞋底板往腳跟方向調整,犧牲一點轉速沒關係,反正還是很快,但對出力卻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LinK峰 wrote:最近我正好有在舒迷大...(恕刪) 扣片在拇指球下方,是個很有趣的話題,因為我從沒有看過任何研究指出,放在那裡是最有效率的。可以看看這篇文章,Joe Friel 起碼是做了些嘗試。http://www.trainingbible.com/joesblog/2009_12_01_archive.html
也不是只有單車選手是精瘦型,應該說精瘦就是目前的趨勢增強肌肉,但嚴格控制體脂肪以減少體重的負擔,很科學很好理解我自己是沒研究,不過愚見以為核心肌群對於軀幹的穩定應該很有幫助由於當我們有相當力量在輸出時,雙腳的踩踏會引起相當的反作用力這會影響騎姿,所以我們可以靠核心肌群化解這反作用力,維持動作的穩定騎姿穩定後,要專心做好踩踏的畫圓比較不那麼複雜一般常看到做不好的人,是騎姿穩定跟踩踏畫圓兩樣都做不好但因為高轉低速下反作用力小,結果高轉速就容易被誤認為踩踏畫圓的代表性課目其實這樣只改善了外在觀感上的騎姿穩定,實際上沒有到位所以我自己是以為先求軀幹穩定才能做好踩踏也就是大家講的身體不會扭來扭去有些我自己的方法,提供大家參考看看例如學習盡量不用龍頭控制方向,改採用身體重心控制轉向或是夜騎爬坡,讓手掌與手臂放鬆不要緊握把手速度不用快,以你平常認為輕鬆的速度就好,掛大盤或以低轉數(25-40)騎看看然後從車燈搖擺的程度來感覺自己騎姿的穩定,與行進路線是否仍可維持穩定再看看這樣的騎法,我們能不能感受到必須多運用到雙腳以外的哪個部位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