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想把Giant ADV3的吸震性拿來和鋼管車比較,會不會差太多?

有顧慮的話還是省著用吧

慾望過一陣子就會消失的

但是小孩子生活開銷卻一直存在
說到高雄的路啊……騎 Cyclocross 或雙避車,看會不會好一點……
這兩台,挑自己喜歡的買吧。真要吸震舒適,肯定是 CLUB2000 好些。
拿五萬
換真正的鋼管車架吧
compact pro
抓一支
拆掉零件
裝上去
airone
把它賣了吧
tpc2204124
Doctor-R wrote:
小弟只騎過鋁合金及鋼管(gios airone,4130管材)公路車,非常愛喜愛鋼管吸震性及Q度,尤其經過減震條時那種舒適的彈性,且已成為我購車的考慮最大重點之一。故已不考慮鋁合金車款。

在下也和版主一樣,有鋁合金及鋼管, Roadace(4130管材)與鋁合金(6000材質)公路車。
因為鋁車頗讓身體疲累,而老鋼管的性能、齒比又跟不上趨勢,想到ADV碳車的性能優越,只是目前尚存不到口袋深度,日後的計畫是碳車。

同樣都穿車褲來說,經過不平的路面應該都是震,差別在隔天,鋁車的震會讓隔天上班上學起床的時候充滿疲勞,而鋼管則較不會。這感覺就像霹靂布袋戲(註1),來自騎乘的疲勞、路面的回饋...累積在身上的餘勁,隔天會特別有感受。不知 Doctor-R 大大是不是這樣的感覺?

年紀越大,身體對疲勞度越敏感,是不是呢?

Doctor-R 大大 有購入ADV 3 了嗎?
可否分享碳車、鋼管車的同與不同之處?

不過發覺到新鋁車比老鋼管多了一個特點,橫向較有力量(不知該怎麼形容),這是新式鋁車(碳車)在五通、頭碗地方有加強的關係嗎?

鋼管車是不是受限於管徑纖細的因素,五通、頭碗較無法做加大、加強?
新式鋼管,如KHS CLUB2000、台灣雲豹、GIOS 的鋼管車也是嗎?

還請Doctor-R 版主多多分享、及指教。
謝謝。

註1:【霹靂布袋戲-梵天一頁書vs軍神源武藏(八山柱之戰)(3/3)】8:26~30 一頁書雖小贏軍神,但壓不住其累積在身上的餘勁。


阿醜的爹娘 wrote:
至於你説舒適度還要看你有再穿車褲嗎?
我本身是騎富士SST2.0碳車
碳車Q度是不用說可是騎車一定會震

同樣都穿車褲來說,震是一定震,經過不平的路面應該都是震,差別在隔天,鋁車的震會讓隔天上班上學起床的時候充滿疲勞,而鋼管則較不會。不過這其中差異是主觀的,包含當天的生理、心裡、路況、氣後...等因素。

話說震,騎機車10多公里,雙手會有一種麻麻的感覺,騎單車反而沒有,是戴單車手套的關係嗎?

t0074989 wrote:
你如果還是很在意"吸震性"的話,外胎換好一點(版上推薦那幾條,或是胎壓打在100左右騎起來就很舒適了)

兩台車都用同一條輪胎,就比較能區別其中差異。
tpc2204124 wrote:
拿五萬換真正的鋼管車...(恕刪)


這個方法不錯
因為五萬的carbon車架,可能只是入門或中階,但五萬的鋼管車架就比較接近中上級的,
鋼管車架也分很多等級,騎乘樂趣的差異也很大,版主可以好好研究。
我就是騎紅黑配色那台ADV,也騎過2012 TCR SL 及2011 TCR 3,不騙你,ADV 及TCR SL 都是很好的車,重量都可以輕易做到6.*公斤,如果預算不足建議可買一台2012年 TCR SL車架來組車,目前二手價格相當便宜,它擁有最新設計(OD2),價格也便宜很多,因為前叉及座管都是全碳纖維,所以不會死硬,剛性及輕量表現都很好,把省下來的錢拿來投資輪組,相信CP值會相當高,透過輪組來調整軟硬度相會會比車架來的直接。

Doctor-R wrote:
小弟只騎過鋁合金及鋼...(恕刪)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