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疾風 wrote:打錯 是含剎車邊 2...(恕刪) 殘繞 是有加強的效果沒錯...外文手編輪書上也有提到並且可以解決異音問題科技進步 鋼絲 魚線 到現在的碳纖線 都可以用只是維修不方便...那要看您取捨個人認為魚線殘勞是不錯的方式2:1 殘繞完 強度和驅動性能強很多喔...
dgame wrote:總覺得手編輪最大的缺點就是強度問題擔心會常常要去調整.... 那是編法與功夫好壞的問題很多廠編輪就是手編輪像我家裡那一對DT RR1450就是不少人嫌它除了用料高檔之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我兩年跑了三千多公里張力、偏擺、真圓都沒跑掉我只能很含蓄地說有一好就沒二好要達到某些目的是一定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口水羊 wrote:科技進步 鋼絲 魚線 到現在的碳纖線 都可以用 我是有想過碳纖線 不過麻煩了鐵絲有人用過 DT都有出專用鐵絲放心地用了釣魚線我也想過 不過要用幾號線? 哪家的線? 要上膠嗎? 綁法?小魚勾結?問題太多了~先用鐵絲試著先~以下是小弟對於交疊處固定的看法圖1及圖2 同側幅條 施於一力F 明顯感受變硬像是假想的花鼓放大到綁鐵絲處 剛性會變好也是可想而知的~
火疾風 wrote:像是假想的花鼓放大到綁鐵絲處 剛性或強度會變好也是可想而知的~ 沒錯的確是有花鼓耳加大的效應綁碳纖......輕不了多少 效果也一樣 又貴很多只是像Lightweight賣那麼貴要是綁鐵線買家會買不下去綁碳纖心裡感覺好很多 如此而已綁釣魚線和綁碳纖會有一樣的狀況要處理:收尾固定怎麼做 上膠還是打結?鐵線根本沒這問題尾巴用尖嘴鉗一塞一夾如果有和我一樣嫌綁得不夠漂亮拆開重綁的經驗就知道綁鐵線有多牢了
相同的編法,RideWay RAL 400 後輪只用了 21 根鋼絲就做到了足夠的剛性。說真的,用到27根鋼絲,若連24根鋼絲的剛性都做不到,那何必用什麼 2:1 編法?用傳統的交叉編法就好啦~RideWay 前輪只有 18 根,後輪 21 根,編法就是傳動2、非傳動側1這樣的 2:1 編出來,因此他的框也必須是自製的,這也就是跟市面上一般"組裝"輪的主要差異,這做法,整組輪鋼絲只有39根,硬是比MAVIC還少!不然怎麼可能做到 41mm 全鋁框,總重只有 1630g 這樣的重量?各位想想看如果相同的作法做出 23mm 框高的輪,其重量會....不過我更期待他們家的 50mm 全鋁輪,聽說重量會在 1800 以內!
跟哪家廠厲不厲害有啥關聯41mm鋁圈編20支也可以剛性很好...(更別說mavic SL)輪圈與鋼絲數或者花鼓這三者之間是有關連性的選用輪圈體質好可以用少點的鋼絲輪圈比較弱就多點鋼絲補足說穿了就這樣而已綁鋼絲純粹是結構力學考量(bracing)除了側向以外,傳動的扭矩傳導也會比較好用手拉起來感覺不同是因為彎曲的長度變短了或者用比較結構學上的名詞說就是無側撐長度縮短變形條件不同所以造成很多結構剛性上的改變但是並不會造成"強度"的改變....碳纖紗去買最低階的也比鐵絲強而且價格意想不到的便宜(不過你可能要買個一噸放著)
sturozech1 wrote:跟哪家廠厲不厲害有啥...(恕刪) 是想要用CARBON沒錯不過店家告知CARBON很脆要拿泡過的給我有點麻煩...有偏擺也會很麻煩= =所以暫不考慮啦~釣魚線我只會綁小魚鉤結~不知道這可以這樣綁嗎???綁完再點快乾...疑???這不是釣魚吧XD話說好久沒釣魚了~苗栗還真不知要去哪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