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組慣性影響會不小是沒錯,可是重點是跟放手騎的關係在哪???沒有人設計輪組是給人去感覺放手騎的吧還是測試 不同輪組在上市前 都要提供一個 放手騎車的安全性or 慣性指標才能上市???既然都是大家小時後在玩的把戲 何必要再繼續討論只是對某人習慣性文不對題 的一些感想罷了再者 放手騎跟 騎乘中 單手騎邊拿水壺邊喝水都是比較趨近於 重心的掌握 我文中並沒有提及每個車子放手騎的感覺都一樣每台車子也都必須花上一些時間去抓放手騎車的感覺 十幾年前的事了
steinway01 wrote:輪框造成的"慣性"感...(恕刪) 呵 不好意思,我之前的觀點F=ma是解釋在加速上,這點可以用來解釋輕量的輪組為何比較好爬坡,慣性我是用物理公式F=M(V平方)來解釋,到了高速的狀態,因為質量大的輪組有比較高的動量,所以要克服風阻與摩擦力比較容易.好像可以剛好藉由這篇討論一下,就是"慣性" 的感覺,到底是什摸,應該說是不是該定義一下.我認為慣性,就中文字面的意思聽起來像是"維持目前速度的能力",要比較A輪組與 B輪組的慣性,可以比較同樣要維持在40km/h,A與B誰可以用比較小的力量來維持.P.S 純討論喔
michlin wrote:因為質量大的輪組有比較高的動量,所以要克服風阻與摩擦力比較容易....(恕刪) 是速度比較"穩定"腳踩的頻率可以比較穩定, 不會忽快忽慢, 比較不會疲勞, 但也只有在場地賽有用室外賽有太多變因會影響車速, 坡度, 風速, 路面品質, 其他騎士....因此慣性其實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輪子的風阻所以就算平地賽, 也看不到又厚又重的板輪, 還是以輕量化低風阻的板輪為主如果以你A與B兩個條件來比較固定一切外在變因, 只保留重量這個差異點那兩個輪組維持40KM的難易度比較?答案是完全一樣, 重的輪不會讓你比較容易維持速度輪组的慣性在40KM時騎士承受的風阻前, 根本不値一提
meridian wrote:是速度比較"穩定"腳...(恕刪) 這點的確是這樣的,我知道風阻是最重要的,速度越快的時候,風阻影響越大.只是因為這篇標題是想單純討論輪組重量對速度的影響,不是嗎? ^_^輪組的好壞,適合的場地,價錢是否合理,實在是很深的學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