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idian wrote:如果是要走較競技的設定, M的比較適當休閒的話ML比較適當...(恕刪) 願聞其詳~小弟以為是大的車架會比較趴所以大車架適合競賽耶那換個角度問如果我身體柔軟度不夠的話是不是小車架比較好因為申不到前面
pixal64 wrote:願聞其詳 同一型號的車,軸距差不多而較大尺寸的車,立管角度較小 (讓座墊後移),頭管角度較大 (讓手把前移),使得座艙變大較大尺寸的車,頭管長度較長 (讓手把上移),落差就變小了所以對同一個人來說,大一號的車,手把位置較遠較高小一號的車,手把位置較近較低手把位置太遠太高 (甚至高到落差不到兩公分),你以為這樣比較不趴比較不會累?實際上的經驗告訴我,當我調近、調低 (落差約 5 cm),握下把時真是舒服,之前的累都白累了基本上,如果有剛剛好的尺寸,絕對是該尺寸最好只有在你的身材卡在兩個尺寸之間,才需要考慮"大?小?"的問題一般來說可以選小,但對於矮的人來說這句話不適用
pixal64 wrote:願聞其詳~小弟以為是...(恕刪) 大的車架適合競賽?非也在這裡要注意, 大的車架會有比較長的頭管, 所以龍頭會比較高, 這與競賽低風阻的需求是相反的所以選手競賽時常常會用小車架搭上13~15公分等長龍頭M號原配10cm龍頭, 我前面有說差不多適合175的人180身高騎M號, 如果有握下把的需求應該會用到12~13cm龍頭, 跟無改的ML座艙空間是差不多的但ML頭管高了1.5cm, 所以比較休閒
先說好沒有筆戰的意思唷~文字無法斢露語氣~所以先聲明我很溫容的敘述像在你耳邊訴說一樣溫柔我只是單純提出我的看法如果車架的重量因為不管什麼碳纖材質已S跟M的情況下 超過1200克我到覺得可以直接考慮好一點的鋁車架配碳纖前叉就好重量才真的差沒幾克碳纖前叉可以保持路感 鋁車架可以保持車架剛性重點是~價格還可以在更優惠~車架壓縮的程度..... 很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