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身高171 cm 騎上管53 cm的小壓縮車架會太大嗎

ddar白馬 wrote:
資深車友提醒過我,大家往往最常被忽略的一件事情.....
"立管角大的車,是可以造就不同的騎車技巧"
是否能請大大多說明一點呢?

我剛接觸公路車時,最初是看早川的書,
他提倡座墊可以比一般建議的設定更後退一點,以獲得更多的耐力以及不傷膝蓋
我照他的話去做了,真的有得到好處
所以我就一直認為角度不要太大比較好
對於較往前的位置我從來沒試過
也許我陷入某種迷思了吧?
所以還請大大開示
Stallings wrote:
是否能請大大多說明一點呢?
我剛接觸公路車時,最初是看早川的書,
他提倡座墊可以比一般建議的設定更後退一點,以獲得更多的耐力以及不傷膝蓋
我照他的話去做了,真的有得到好處
所以我就一直認為角度不要太大比較好
對於較往前的位置我從來沒試過
也許我陷入某種迷思了吧?
所以還請大大開示

不用這麼說,大家互相討論。
真正利害的車友,都把上網的時間拿去騎車。
-----
setback,坐墊後移量。
這其實與每個人的大腿長有關。
通常建議往後坐一點,主要還是希望"踏板水平"時(雙腳一前一後),
膝蓋的前緣"不要超過"踏板軸心。
作蹲舉or拉筋,膝關節前緣都不建議超過腳尖。
這是因為一但超過,表示膝蓋角度過大,
這樣肌肉受力變小,關節與韌帶的受力變大,很容易受傷。
setback,坐墊後移量大一點,可以避免這種情形。
-----
Dr.蕭提倡的"轉髖騎法",我自己掌握度不高。
但車友間的討論,認為"立管角大"的車架,比較適合用"轉髖騎法"。
技巧問題,文字敘述有困難。
我只能建議車友,可以想想跑步時腿往後面蹬的感覺,
想想肌肉用力的方式。

騎法有很多種,每個人適合的都不同。
我也還在學,大立管角車的騎法
(目前我騎74度的車)
-----
我不敢說哪種車的幾何設計好,
每個好的造車者,都有自己的想法與理念。
不同車,不同個性,騎法也不同。
硬要用"合適的size"去思考,往往沒有標準答案。
不如問問自己想要怎麼騎。
人都會變,今天的答案,後天說不定就推翻了。

初次騎公路車,SIZE不要太離譜,都可以藉由調整來配合車主。

重點是調整的人,自己的專業知識夠不夠。
因為除了調車,更重要的是要幫車主"建立基本騎姿"與"運動觀念"。
比較建議,找店家自身有一定的騎車經驗基礎。
最好是有一點比賽經驗,也瞭解騎車的技巧,能夠指導車友。
隨著車主的進步,協助車友。
同意樓上大大建議 買的不要太離譜

買車說真的
每個廠的幾何都不盡相同
光一樣水平上管的車子 首管不同廠加上蓋落差有些差異就2公分了
這2公分落差再選擇上影響就十分大了
壓縮跟近水平車架也是有不同選擇地方

都不確定自己能適應哪一種程度
第一個車架或車子能先用入門實驗
騎一陣子了解自己需求在進階
看很多車友
第一部就直接敗速度取像設定的車子幾何跟大小
因體能跟姿勢不到硬騎造成運動傷害
真的很可惜
也很多車友都換第二部車或是增長龍頭或調高落差以適應增強的體能跟技巧

立管大小 (這也影響騎城舒適度跟車架部分幾何)
椅子座弓長短 (這不同牌子差異極大 我有4張椅子 3+1部車用 座弓最長最短長度有差異到近3公分)
座管退後量 (這也要好好選)
都影響座艙調整空間

立管角度大 改計時車方便一點 但一般公路車要改計時車上管需要更長 這剛好兩者相反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