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公路車有比CT盤更小的大盤嗎?

SRAM 的公路車大盤有出一款 48/34T 的齒盤配比,其他家我就不知道了。

另外,我也有改過公路車配登山車後變速器及後飛輪,結論是只有公超級陡坡才用的上....
因為登山車的後飛輪齒比落差太大,在一般路面跑長距離的時候常常遇到體力慢慢下降的時候,想要降一檔減輕負擔但是齒比卻又太輕,所以不是很尷尬的用輕速一直拉回轉速,就是忍耐著硬拖重速....

還有一件事可以參考的是後飛輪齒比,一般 Shimano 除了新年度的產品有支援到28T以外,以前最大只有27T而已。我原本以為差 1 T 應該沒啥差別,但是使用過後還真的是很不習慣27T,因為27T 最後三齒分別是 21-24-27T,而28T 的是 22-25-28T,通常我爬坡的時候是漸漸的從 22T 到 25T 再到 28T,轉換過程中因為齒比都比較輕所以回轉速在每一片的轉換中比較不會掉那麼多,所以即使到 28T 的時候還是覺得可以繼續保持比較高的轉速,踩起來也比較輕鬆。
SRAM也有出11-28,號稱弱夫救星。
我一開始的齒比是標準盤,53/39 -- 12/25
後來為了去參加宜蘭的飲水思源比賽,78km幾乎都是在上坡。所以我換了這一顆SRAM的11-28。剛換的時後,真的感覺到有差。因為本來在練車時,膝蓋都快爆掉的地方,突然間不痛了。所以…一定有效。
後來為了參加陽明山p字道的比賽,又把大盤給換成了CT盤。就是50/34的。
練習的路段從紅樹林上巴拉卡的部份,從警察局休息完再出發時,本來是要在中間休息一下的。換完之後,就可以直上了。時間也是有快了一點。

依我的改法,是不用動到其它變速器的。不過這也是改到最輕鬆的情況了。再騎不上去,就騎小折好了。
個人覺得

1. 公路車和登山車本來功能就不一樣
2. 車一直升級,那人呢?有升級嗎?
3. 如果把公路車的齒比換成登山車的,那為什麼不直接騎登山車就好

Penny L wrote:
SRAM 的公路車大...(恕刪)


Shimano的11-28T的飛輪最後三齒是21-24-28
只有最後一齒和12-27T不同

SRAM的11-28T飛輪最後三齒才是22-25-28
cobow wrote:
SRAM也有出11-...(恕刪)

這個弱夫救星我也有在用,一開始騎的鋼管公路車是標準盤配12-25,只能在平地龜,一上山就爆膝爆心跳。倒在路邊喘。
後來裝的碳纖公路車就定位在爬坡用,CT盤配11-28,輪組用鑫元鴻X1+Kenda 925胎,爬山不能說如刀切豆腐,至少也不再爆心跳了~
一位朋友的公路車用了一片 PMP 33t 的二盤, 給你參考
dnalvqrq wrote:
你如果登山車能騎到1...(恕刪)

怎嚜說呢,用登山車突然碰到陡坡可以馬上降一檔來維持迴轉速,用公路車沒辦法(因為已經是最大了),結果回轉速一掉下來,要加速時腳又很酸!
farside wrote:
爬山不能說如刀切豆腐,至少也不再爆心跳了~)

可是我用公路車腳雖然酸可是一點都不喘,也沒爆心跳(正常來說越重踩越不爆心跳不是嗎==?)
用登山車靠小齒比腳雖然不酸,會有一點小喘,但是可以維持很久,因為迴轉速較高
我現在是希望公路車可以多用我一點心肺能力,不要只找我膝蓋麻煩= =
如果會需要比CT更小的齒盤,也許該看看是不是車子設定上或騎車方法上有問題,就算用登山車飛輪,可能解決不了問題。
我的舊車,老12速車,標準盤,尺寸也太小,爬山真是痛苦,直接掛上最大28齒慢慢爬,不過反正也都硬爬上去,踩起來力量消耗很快,身體跟脖子還有兩腿都酸痛。
我的新車,其實也是老鋼管車架,尺寸合適,新的20速CT盤,平路節奏輕快如飛,爬山力道扎實,身體痛苦指數大大降低,兩腿和腰不再抗議,最大25的飛輪還沒真正用過。
就是得認命阿
公路車就是逼你要適應它

我前一台登山車的大盤是42/30/22...飛盤最大34t

換了公路車 車子不好沒多輕就算了 又是標準盤 飛輪12~26t

很多人都很強的 給他39/23都爬的嚇嚇叫


但是我相信身為肉腳族的我們還是佔多數

自已真的在用的時候

只能不斷去體會變無可變的無奈

除了多騎幾趟練練好像也沒更好的辦法...

現在去騎觀音山 都不敢騎一趟就收工

說真的 從家裡騎過來就不只7公里了

每次來就只爬那7公里的坡 就要收工回家 一點都不划算

等下次來再感嘆說為什麼都沒進步 實在太慘淡

還是能練就練一下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