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天阿 我不會抽車

悟後起修 wrote:
r1000不用懷疑....(恕刪)


R1000耶 好懷念唷 國中時的坐騎 陪我騎到高二

我覺得R1000還不錯阿


話說我也不會抽車.......

我以前爬坡時都是雙手用力讓車穩定腳在用力踩 不知道這樣對不對
悟後起修 wrote:
r1000不用懷疑....(恕刪)


抽車跟車架沒什麼關係吧?

像我騎R800通勤抽車也不會怪怪的...(只是變速有點麻煩而已
賣場車手 wrote:
抽車並非特殊的高難度...(恕刪)


小弟認為抽車的學問真的很大,
不要看站起來車子搖晃兩下就叫抽車~,
我想懂的人就知道我說什麼~
我當時剛騎公路車時抽車也是會這樣..都有差點翻車的感覺...
畢竟公路車和登山車是不同的...多練習過陣子就會適應了..
在團體中..必須耐煩..耐磨..能夠解開心結..打開心胸..團體才會進步~
抽車跟車架軟硬無關(車子不散掉就好),跟齒比無關(可抽快可抽慢),
跟姿勢有關,跟你與車子的配合有關,抽車重心可前可後,基本上很
隨興,不過若你是新牽的車子,還是先不要抽吧,因為要熟悉龍頭轉
向的反饋,不然一但抽起來前插轉過頭,就會表演前空翻了!!
從另一台大笨牛換到另一隻大笨牛!哈哈哈!!
車子輕一點,偏小一點,齒比重一點

好像比較好抽...個人不負責任言論
@@
wenyulove wrote:
話說我也不會抽車.......

我以前爬坡時都是雙手用力讓車穩定腳在用力踩 不知道這樣對不對


正確,傳統的騎法是很少抽車的,就是向後坐,手拉住平的地方或煞把,手出力拉住,然後輕微搖動上半身,這樣每一下踩踏的力量反而會比抽車還大。以前的車齒比重,車手們不會踩那麼高的迴轉速,就是用這招,靠著鋼管車架特有的彈性反饋來騎車。現在很少人這樣騎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39ahBFGnuk Ullrich attacks這個影片還是稍微可以看見以前的人的騎法的,你看他坐著踩簡直就像一台勇猛的戰車一樣,其它的人抽車都追不上啊
總而言之現在捷安特的R1000 很容易有問題(幾何/零件) 無法跟以前的 R800 R1000 R2000相比了
因為以前的R1000是參考義大利車架做的在這之後的R1500..R2000 R3000 到現在的TCR
之所以認知差異主要還是R1000的年份...由其最令人喜愛的經典G牌早期鉻鉬鋼R1000..最讓人讚揚!!

最後還是要跟版主提醒....近年R1000車架幾何讓大家很失望

但是為了你的安全教授以下應付這車抽車的方法

版主映證你所說的重心不穩 整個偏擺超大

1.把手握緊在逕行抽車時車架必定會呈不規率晃動,這時把手抓緊用自己身體上半身的力量強行把車子擺正以小幅度偏擺抽車!!!如果不這樣做抽車會呈現8自行晃動


請各位""""""有要討論指教我的人""""""您家中有近年90年鋁合金R1000在來指教我好嗎???
要不然又有許許多多似事而非的言論滿天飛!!!

車子的問題是要騎過試過才知道好壞..不要沒事就說它壞(R1000)它好...我之所以為了(R1000)發文頻繁是因為吃過它的虧!!!才會那麼有心來回文,不然我才懶的回!!!

前幾個月才騎R1000去跟騎碳纖公路車的朋友競速我跟我朋友都屬爆發力型當我們在平路加速到35開始抽車
我騎R1000因為車晃太嚴重不敢再繼續抽所以輸他30公尺...休息時我跟他比一下最高速....我50.....他55...您想車架有差嗎!!!

技術是建立在工具上沒錯..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沒有道理自己想一想體力/技術一樣的時候最後的勝負在工具上的差別!!有差嗎自己去驗證吧...我不是空口說白話口說無憑...









悟後起修 wrote:
總而言之現在捷安特的...(恕刪)


可以問一下嗎 我國中時約1995左右的R1000是何材質

因為你之前說它不好 可是我以前騎的時候感覺很好 騎到最後

BB壞掉 才換騎機車
thor wrote:
正確,傳統的騎法是很...(恕刪)


謝謝釋疑



話說我會降騎 是因為有一部漫畫

"鐵馬頑童"導致

因為裡面有提到50%要靠上半身....

當時頭腦簡單就學了 甚至騎壽山時 都用前大齒後小齒騎....(阿呆)

起初一趟都騎不完 騎個一個月可以上下七趟(減肥)





但現在老了

騎小折上去一趟就讓我買單.............(太久沒騎 腳力退化)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