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

秀一下各位的跑車撘配板輪的殺樣吧!!

不好意思,也來獻醜一下愛駒KUOTA KEBEL 搭SRAM S60!

Colnago CX-1 原本配Reynalds Assault全碳纖open 板輪




"改" Colnago



現在換Lightweight open 板輪(商借黑眼喬巴美照)


KOM AG2R TEAM +RT-50
超想換框上的貼紙但他是水標烤上去的

此次參加環台賽的MASI車隊也是採用SRAM S60







axman force 7800配fsa版輪15151515151515
BMC TT02 配 Sram S60 高速前進時的感覺是很爽,但起步要多加點力去提速.
S60鋁邊配碳纖open 板輪,煞車時可盡情地煞不怕燒框。



最近換了最新出的Panaracer DURO PT 700X23C 防刺光頭呔,可打呔氣由100-150PSI
用後覺得阻力很大如底過120PSI呔氣,路面感很是不好提速很吃力,須打呔氣120PSI以上才有較好的速度感覺。高速入急轉彎車子很定感覺到輪呔食地力很強。
但S60鋁框只能承受125PSI,故本人也只打130 +/- PSI呔氣,試用兩星期都沒有爆框,相信S60的可承受力不只125PSI


光頭呔表面完全沒有紋理,官方說這呔是全天候及競賽用防刺輪呔


我的板輪
今天處女航
花轂順暢度遜於RR-1850
30以上的巡航很好維持
起步沒有想像中來得重
and好吵的棘輪聲啊
有沒有辦法讓他安靜一點

ps. 如果你對坐墊角度有意見, 在此先謝謝了, 不會再調了, 因為這樣的設定對我來說最舒適
IF... wrote:
我的板輪今天處女航花...(恕刪)

我也是用S80
不過是公路車取向
人家說板輪起步爬坡會重拖
買回來以又不覺得有這樣的感覺
可能是我換S80前的舊輪組太重的關係(比S80還要重一點點的輪組,夠可怕吧)
話說回來棘輪聲不算吵
速度帶起來後框邊產生的風聲要可怕多了
隊友們都是這樣說
家藤影丸 wrote:
我也是用S80不過是...(恕刪)


其實我也不覺得S80有拖重到
可能是鋼絲更短吧
感覺力量傳輸還滿確實的
上橋也不會覺得太吃力
我應該是目前版上出現的第一組SRAM版輪黑白配式樣吧...

當初訂購時代理商說有黑白配色,但是又沒詳述....
所以就訂紅黑版本...後來在車展上有看到黑白版
(回去翻目錄才看到小小一角有出現過...)
所以就拋售紅黑後輪改訂黑白組合...


第一代ZONDA前輪(09年式樣)+S60後輪(10式樣)

第二代S40(11年式樣)+S60後輪(10式樣)

第三代S40+S60(皆為11年式樣)

同場加映朋友的AXMAN試裝

兩種版本

附註:
1.紅白版09年與10年的差別在於CARBON花紋有無顯現
(09年有顯現10年則烤黑掩蓋住,原因不明....)
2.黑白版本"據說"為11年版本
(快拆有改過)

側照(左為舊版右為新版)

正面照(上為新版下為舊版,舊版的刮痕為倒車刮到的)

使用心得
剛開始使用第一代(僅後輪使用S60狀態)
平路莫約30便有慣性帶動的感覺,爬坡上也不太有拖的感覺
HUB剛開始未磨開時感覺黏黏的,有被封印住的感覺
磨開後流暢度感覺不錯,棘輪聲音也明顯較大聲(不輸ZONDA後輪)
第三代(因為前輪來沒兩天後輪也跟著來所以就沒測試二代版)
目前還在測試以及磨HUB中,但整體慣性感覺比單用後輪要來的明顯
但在山路中(北47及南深路)會有點托的感覺(不知是否與HUB未磨開有關係...觀察中)
整體使用上平路效果的確明顯(朋友群中以有人想要前後皆配60),但在爬坡上感覺還是
逃脫不了鬼拖的命運(或許是我的腳力還不足吧!)

題外話(以下為個人測試心得,請各位車友看看就好!!)
單後輪使用S60時下坡速度可達63KM/HR(汐止往基隆的某處下坡)
至於S40+60的速度個人推估應可達66KM/HR以上

以上提供給各位有興趣的人做參考!
  • 39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