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分享] GIANT TCRAlliance TM 紀念版(心得在P7)

paiih wrote:
我不太能體會所謂車子...(恕刪)


換gp4000啦~
胎皮較硬,同樣是110psi,路感會變的不一樣



一直想不透,鋁的東西怎麼會有扭曲感
但畢竟是人為感觀,信不信在於個人
除非拿出這台車跟fuji那台車在施多少力下會斷
才能信服,不然都太主觀了

好比汽車來說,拿去試撞就知幾顆星
我是阿威
好車入手 當然要恭喜一番 看了板大的購車理由 讓我這只是休閒運動的汗顏不少 但一樣是G牌的愛好者 給你安個好囉!
日本火腿 wrote:
G牌車架偏軟是眾所皆...(恕刪)


強度和剛性是大家經常搞錯的二個特性,要暸解不同材質車架間的差異,有必要弄清楚這二個特性的差異。假設一根金屬棒的一端固定在夾具上,另一端加上一定的重量使得這根金屬棒暫時彎曲,當把那個重物移開時,金屬棒立即回復原來的型狀。同樣的重量加諸於不同材料時,會產生不同的彎曲程度,這就是剛性。另假設掛在金屬棒另一端的重量,重到足以使金屬棒產生永久的變形,也就是說,當移開重物時,金屬棒仍然呈現彎曲,無法完全回復原狀,即所謂的降伏(yield)。使材料達到降伏的力量因材料不同而不同,這就是所謂的強度。

剛性(Stiffness)
剛性影響車架的騎乘品質,因為車架最怕在正常騎乘時發生變型。剛性決定於材料的彈性係數,而相當重要的是彈性係數和金屬的品質及其合金的成份無關。舉例來說,所有種類的鋼,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彈性係數。

強度(Strength)
強度和車架的耐用度相關但和騎乘品質無關。強度(strength)由材料的降伏強度(yield strength)決定。降伏強度和車架管材的品質、熱處理製程及合金成份(某些品牌型式)有相當大的關係。

重量(Weight)
除了強度和剛性之外,重量也是一個議題。和剛性一樣,重量受到材料合金成份的影響相當輕微。即便你的車架貼著"Lite Steel TM"(輕量化鋼材),事實上,所有的鋼材幾乎具有相等的重量。

這兒有三種常見車架材質的一些特性。
彈性係數(剛性) 降伏點    重量
鋁 10-11   11-59(4-22退火後) 168.5
鋼 30     46-162      490
鈦 15-16.5   40-120      280

要注意,剛性和重量和材料的品質、熱處理或合金成份無關。舉例來說,所有的車用鋼管,從大賣場的廉價單車到價值數千美元的單車都有相同的彈性係數30,以及490的重量。
任何告訴你某種特定品牌的鋼(或鋁、鈦)會更輕或有更佳剛性的人,都是在膨風。在不同品質(同一材質)的管材之間,差異的是降伏強度,而非重量或剛性。


請不要相信沒有事實根據的謠言,還有人要說什麼車架軟嗎?

資料來源:Google大神
握った不器用なこの手も 翼と信じて
幹嘛為了車架如何..如何在那評比
(或許這樣能讓更多人了解這部車)
不過這也是事實 還是有人會想要單車的資料 來做為買車的參考
.....................................................................................................
只要自已喜歡就好了...

我是新手 我就是喜歡G牌的08年黑白圖裝

我就是喜歡自已所喜歡的東西

軟性、剛性 就是沒有比自已的真感覺來的好

其實偏軟也沒什麼不好吧!?每人感覺不同 且各有所好
我最近也想敗入公路車,所以常常進來爬文
我是休閒騎的新手,且又不比賽,也許偏軟正適合我
當然有機會多試騎機台,再決定買那台是最好
此外
剛性、強度、彈性系數、降伏點…等機械性質
同材料性質相同是沒錯啦
但同材料的車架 因剖面(或稱斷面)形狀、管徑大小、管壁厚薄
、熱處理、合金比例…等等的不同;機械性質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sus304 wrote:
其實偏軟也沒什麼不好...(恕刪)


這個講的比較正確!上面的Google大神那篇部分內容有誤!且語法有點問題(容易讓人誤解)!基本上[合金]就代表材質的組成或是結晶成分不同!所以材料的機械性質(剛性、韌性、延展性等等一大堆性)通通會跟著改變!

話說,以前上機械材料時,兩節課沒睡覺的大概也是神人!光一個鐵的型態就搞死你嚕!

還有[鋼]的成分!再加上某某材質在某某溫度會產生甚麼反應跟變化!這堂課簡直就跟霹靂布袋戲一樣精彩。

合金鋼: 基本上是由鐵及碳組成。如加上其他不同的成分,可改變其不同的特性。
碳(Carbon): 這是決定鋼硬度之成分,也有增加鋼材張力的效果。一般我們製造高碳鋼,都會加上超過 5% 的碳以增加其硬度。
銘(Chromium): 能增強鋼材的耐蝕性,尤其具有抗銹能力;並且可促成碳化鐵生成,使鋼的強度及硬度增加。超過 13% 的鉻,我們稱為"不銹鋼"。但是所謂"不銹鋼"並非代表不生銹,如未給予適當的保養,鋼材能仍會生銹。
錳(Manganese): 可增加鋼材之耐磨性及機械加工容易。並可使金屬碎屑不易沾於刀具上。
鉬(Molybdenum): 含鉬越高,耐腐性越強。鉬可使鋼材不易碎, A-2 , ATS-34 鋼通常都超過 1% 的含量。
鎳(Nickel): 具有抗拉、堅韌,耐低溫及耐(強鹼)腐蝕的特點。在 L-6 , AUS-6 及 AUS-8 鋼材中皆有其成分。
鎢(Tungsten): 耗損及耐高溫是其特性。加入鉻( Chromium )或鉬( Molybdenum )即可成為高速鋼( high-speed steel )。如 M-2 高速鋼既含有高含量的鎢。
釩(Vanadium): 是一種可以增強鋼材抗耗損及增加硬度的元素。在碳鋼中加釩或鎢皆可降低鋼材的耗損量並加強鋼的耐衝性。
鈷(Colbat): 可增加鋼材的拉力及硬度,且在高溫中可使鋼材達到粹火之效果。合金鋼加上了鈷,更可加強該合金鋼原有的特性。
磷(Phosphornus): 有加強張力、硬度及增強機械能力的功用。
矽(Silicon): 能增加鋼材的抗崩能力及拉力。並有除氧的功能。
銅(Copper): 可使鋼材增加耐腐蝕及耐磨損的能力。
硫(Sulfur): 只需添加少許的量,就能增加鋼材的機械能力。
鈦(Titanium): 鈦合金現已可達到硬度 鈦合金現已可達到硬度50Rc,對刀而言,這已可用來使用。鈦本身不會生銹,而且無磁性,所以通常用來作為較貴的潛水刀使用。海豹部隊(Seals)在做礦坑爆破時經常使用鈦製的刀。Mission Knife刀廠幾乎都使用鈦金屬來製作刀。

也許上面有些車友只是要表達車架的剛性不足連帶影響到力量的傳達跟加速性而已!有時候,硬卻不一定會比較好(續航力、舒適度)!如果覺得適合自己就繼續騎,不適合就換!每台車都有他的造車理念,也許只是設計師的想法跟你的想法不同而已!也沒有必要隨著他人起舞。
gibernau wrote:
基本上[合金]就代表材質的組成或是結晶成分不同!所以材料的機械性質(剛性、韌性、延展性等等一大堆性)通通會跟著改變!...(恕刪)


啊~~沒考慮到合金組成的問題,感謝大大的提醒,不同的材質鋼性的確會大不相同,不過平平都是鋁合金,差距應該沒能讓人感覺到硬或是軟的問題。想表達的是剛性不足,純粹是某些人心理爽度的問題吧!況且彈性是有反饋的,對於力量的傳達跟加速性的損失,幾乎微乎其微。

當然車架還是要自己騎得喜歡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別人說什麼軟硬,就讓他去說吧!因為事實上根據調查,所謂的影響損失,是小到可以忽略的。
握った不器用なこの手も 翼と信じて
小弟最近把預算拉高,也考慮買這輛單車

大家都討論它的優點,所以優點了解得差不多了

那可以請擁有這輛單車的各位說說它的缺點

或是你自己不適應這輛單車的地方

讓我做個參考好嗎?

謝謝!!
公路車初心者:
我的TCR Alliance TM 跑了一百多公里的感覺
爬坡真的輕快多.....比我的R1000還要好....真的


缺點:
不能飛上天...不能使用水溝蓋跑法...真的
感覺到車比女朋友重要點
晚上(白天)騎車不小心騎到有坑洞的地方就會心聲暗「槓」(養成不良的習慣)、
騎台灣的公路騎到整台車都是毛病,不能升請國賠...


個人不適應這輛單車的地方:
買了這部TCR TM後有點不太想跑台灣的公路(不要叫我改跑鐵路)、
晚上(白天)騎車騎到路不平的地方就會提前減速、
總覺得TCR TM比我的R1000還脆弱.....

總結:
喜歡的話就敗下去吧!
如果很在意有什麼缺點話請敗
TCR ADVANCED T-MOBILE TEAM SE 建議售價 $220,000

比賽的話 志在參加 不在得獎 這樣就不會說什麼車有多差


反正在快也不過是台腳踏車............
mdxsdsu wrote:
公路車初心者:我的T...(恕刪)

這..........

你說的缺點以及不適應部分好像不是這部車本身的問題

應該都是你自身的因數

我是想聽聽因為 "車輛本身的設計以及搭配的零件" 而造成騎乘上的缺點或是困擾

不過還是謝謝您來提供自身的經驗啦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