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2095 wrote:
原來Gusto的車主會被瞧不起?!
原來有些車友瞪我不是因為我刷他們卡, 而是鄙視我的車!!
原來我騎了那麼久、呵護備至的愛車害我成為單車族中的二等賤民...
沒關係, 一定還來得及!
等我存夠了錢, 一定趕快衝去買一台捷安特!
這樣, 我就不會被翻白眼, 開開心心的騎車了...
除了網路論壇之外,現實人生的車友,也有人是主觀的發表看法,和車友們騎車造訪單車勝地,在當地休息,30~40台車來自各縣市,有一位乙車友看到有其他車隊的人騎冷門品牌,跟我們同行的人說「怎買冷門品牌 ?」
我是覺得還好,別人使用什麼品牌,跟我們沒有利益與損害關係,都是個人的自由。
在騎完中高難度的賽事之後,深深體會到,無論是什麼車種、什麼品牌,其實都不應離開「運動的本質」;
而「運動的本質」包含了一些體適能的收穫、與傷害,例如 : 收穫有,肌耐力提升;傷害有疲勞、抽筋。
然而,
單車運動,雖然是運動,但是它有一半的成份來自腳踏車,就不免有器材的相關討論,與主觀的品牌忠誠度。
單車版討論的方向,也和攝影版、汽車版差不多,著重於品牌、性能的討論。
更有一部份的單車人,比較屬於追求器材的提升,我一位玩攝影的朋友說「我覺得單車和攝影相同,攝友們在團拍時,若拿出太爛的機型,會被笑,因此大家都買昂貴的機種,單車也一樣,我一個客戶,他的公路車配備已經追求到,車把手、座椅使用卡夢。 所以我覺得腳踏車也都是在玩器材。一切都是錢在作怪。」
如果是棒球,就比較屬於純運動,場上( 私下討論 )會笑的,應該是球技,不是配件。
例如,拿NIKE、美津濃、SSK(佐佐木)、ZITT,都不是重點,甲棒球隊的人也不會笑對方是拿美津濃或SSK,乙球隊也不會羨慕甲使用NIKE。
15年前,我們球隊有一位小開提供美國知名品牌的鋁棒( 兩萬元 ),對方大學甲組使用的是木棒( 2000元 ),結果我們這隊兵敗如山倒,即使手拿知名的鋁棒( 兩萬元 ),也都沒有半支安打,0安打、0得分、0上壘,對方拿2000元木棒,安打50多支,得分30分,我們0分。 所以他們應該會笑我隊的球技,而不羨慕我們這隊有人贊助名牌球具。
單車畢竟和球類、慢跑不同,有「50%的重心」在於器材的【 做功課】( 品牌、幾何、材質、車種、變速、輪組、座椅 ),所以難免有品牌的討論。
球類通常都是需要一直重覆的做一樣的動作( 打擊練習100顆球 ),材質也一樣,都是木頭、牛皮手套,也沒其他需要專研器材。
單車在練車之前,就需要專研器材了,因為沒車就不能騎,練車前提是要先考慮買車的功課。
Ray2095 wrote:
進了本大樓才知道:原...(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