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

小資男的輕量夢-Aura Mk3: 5.4kg + 新照片(p.47)

阿煌64 wrote:
樓上在談碳纖板輪,窄...(恕刪)


隱藏版的,廠方編號279,非270
樓上有說了

我一直以為是xr系列的

BLOG http://mpsevo.blogspot.tw/
阿煌64 wrote:
樓上在談碳纖板輪,窄版及寬版,鋁框xr300及沒見過的xr279???是270的話重量是一樣嗎??


Kinlin的XC279是框高28mm,內寬17mm,外寬23mm,國內似乎少人用,但國外已經流行一陣子了。
我買過一個來編,實測重量是502g,會用這個只是因為好奇寬版框的效果,以我的體重其實用不到這種高剛性的框,但外胎會變得更寬,過彎穩定性有提升一點。

可參考:
http://fairwheelbikes.com/kinlin-xc279-clincher-rim-p-5431.html
http://fairwheelbikes.com/c/forums/topic/2013-rim-roundup/


對了,阿煌兄,關於您在某部落格的質疑...

這台車我確實有在騎,不是拿來推銷的展示車,我要怎麼騎、要在那裡拍照,我想不必多做交代...
我對3C產品不感興趣,現在還是用沒有照相功能的手機,我的數位相機又太巨大,連車衣口袋都裝不下,所以我幾乎不會帶著相機去騎車,以致於只放了幾張像是型錄的照片。
(劉sir的文章沒有路測照片,還是有人愛看呀...)
我的工作經常要加班,能抽空騎車對我而言就是奢侈的幸福了,所以恐怕沒那麼多時間到武嶺試車給你看。
我騎車的宗旨是自己開心就好了,沒有必要向別人證明什麼,不管這台車有牌無牌、是好車還是爛車,都只是我的車。劉sir不也常說適合自己的車就是好車嗎?

另外,有人在部落格的留言內容借用我的文字,這是他個人行為,與我無關,我也不認識留言的這個人。

以上報告完畢,希望這樣答覆您還滿意,也祝福劉大師的部落格仍是一片清靜樂土,謝謝指教,下台一鞠躬...
我實在是很看不起那種
明明就先行要發戰文挑戰火
又在那裝和平無辜
自以為用詞遣字中立有禮的假惺惺偽君子

po文字裡行間明明就帶酸帶戰的還怕人家知道
還時不時的用一些疑問句
看似在禮貌請教實際上是在無禮質詢
好像自已的發文很客氣一樣

givemelightbike wrote:
Kinlin的XC2...(恕刪)


我8月份會來台灣上武嶺
看看有沒有機會是FM066
為給大你出口氣

a34349a wrote:
雖然之前試騎過約12...(恕刪)


期待您入手輪組後回來發表看法哦!
家藤影丸 wrote:
我8月份會來台灣上武...(恕刪)


我會精神上支持你,但你可要低調點,如果到時造成詢問熱潮,那我首席業代的頭銜就要被你搶走了耶!

(如果有那位仁兄看不懂這句是玩笑話,那還真是沒幽默感...)
1. 我的鋁低框登山輪(1300g)騎平路很累, 有點擔心重量太輕,到底破風重要還是轉動慣量重要?
2. 3組以上有比較便宜, 但不知便宜多少, 應該是我沒能確定多少量,
3. 有人告訴我運費可談(35US$整組/單框25US$), 所以希望可以談到好價錢.
感謝G大及私訊提供資料的車友!

givemelightbike wrote:
期待您入手輪組後回來...(恕刪)

a34349a wrote:
1. 我的鋁低框登山...(恕刪)


鋼絲數多少? 用的框、鋼絲、花鼓是哪一種?
這些都會影響
並不是越輕越會飛天遁地,整體的結構強度和騎乘者的重量是有相關的

像目前用過WH-9000 C24-CL爬山和平路都有非常不錯的效果
對平路逆風時比ROLF VIGOR更好推出去

個人覺得"轉動慣量"對於平路是沒有啥太大效益
敗家是無止盡的...囧rz
我體重不到65kg, 試騎過C24上中寮山, 爬山不錯平路還不用一直踩, 不過要維持35km/hrs以上還是很累
不過C24的重量應該接近1400g吧?
我的XR200g手邊輪不到1300g平路要一直踩, 我試過X-treme45mm板倫記得約1200g雖然平路不用一直踩, 不過要維持35km/hrs以上還是很累, 加速當然很輕快.
聽說平路輪組不能太輕, 不知正不正確? 我個人是覺得1400g左右輪組平路爬山都OK, 只是沒試過1400g的高框版輪的平路效果?

nitosuji wrote:
鋼絲數多少? 用的框...(恕刪)
a34349a wrote:
我體重不到65kg,...(恕刪)


不用想得太複雜,自行車行進時最大的阻力來源是空氣阻力(消耗功率和速度三次方成正比)、其次是內外胎的滾動阻力(和抓地力不一樣,會產生滾動阻力是因為橡膠的內阻尼會消耗很多能量。滾動阻力消耗的功率和速度成正比)、最後是來自鍊條、軸承等磨擦件的機械阻力。

由此可知在平地騎車時,當輸出的功率等於以上阻力的總合時,就會定速前進,此時慣性或輪組的轉動慣量完全沒有影響,只有在加速和減速的過程中,慣性和轉動慣量才會影響加速度的大小。
(線性運動的關係為 F=ma:質量m越小、加速度a越大。旋轉運動的關係為 T=Iα: 轉動慣量I越小、角加速度α越大。)
所以轉動慣量大的輪組無論在定速或加速時都沒有好處,要增加定速巡航速度,必須減少風阻或換滾動阻力低的內外胎(高TPI數、胎面薄、無防刺層的外胎+乳膠內胎是滾動阻力最低的組合)。
以下是一個知名的滾動阻力測試資料:
Bike Tech Review Crr test
出處:http://www.biketechreview.com/index.php/tires/rolling-resistance/475-roller-data
在50km/h、120psi時(其他測試條件在報告中都有註明),滾動阻力係數(Crr)最小的是場地賽用的管胎Vittoria Pista EVO CS,一輪消耗10.8W,Crr最大的是馬牌GP3000+丁基橡膠內胎,一輪消耗24.0W。這是在光滑滾筒測出的數值,實際路面的差異會更大。

說到風阻,人產生的風阻比輪組和車架大多了,光是改變騎姿或是穿更緊身的衣服,減少風阻的效果都比換板輪來的明顯。板輪要發揮效果也是要靠良好的空氣力學造型,和重量或慣性是沒有關係的,在不犧牲剛性及強度的前提下,板輪若是空力效果好、重量又輕,那才是最好的組合。舉個例子,幾乎不可能看到職業選手用笨重的鋁碳複合板輪,因為在經常需要加速攻擊的比賽場合,輪圈沉重的輪組就太費力了。

不知這樣生硬的理論解釋你能接受嗎? 不過輪組的某些性質本來就是可以用實驗來分析與印證的,牽涉到的是基本的物理學和力學。像這個網站就做了轉動慣量的測試,目的是要找出轉動慣量最低、加速最省力的輪組,和定速巡航無關(定速巡航的性能要進風洞測試):
http://www.rouesartisanales.com/article-15988284.html
  • 7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