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

小資男的輕量夢-Aura Mk3: 5.4kg + 新照片(p.47)

這篇文章看到現在, 竟然跑出如此節外生枝的戲碼, 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老實說, 航翊李總還有劉先生兩位的部落格我默默看了幾年, 前者是我認為台灣最上進的輪組廠商, 努力跳脫紅海市場, 致力研發, 跟那些買輪框貼貼紙的輪"組"廠實在是好太多了; 而劉先生的blog談天說地, 講了不少觀念的東西, 我在那邊看了幾年, 也學到不少, 唯這次「論白牌」感覺有太多的主觀意識在裡頭, 讓論點有些失準..

品牌 = 品質 ?

「有品牌, 有品質」這個論點我認為大多時候都是成立的, 品牌保障產品的品質, 這個是現行社會的一種生態, 久而久之大多數消費者就產生了「相信品牌, 也就相信品質」的觀念, 而且很強烈! 今天如果拿出一個產品, 它名不見經傳甚至連品牌都沒有, 也就是說這產品脫離了大家「有品牌,有品質」的觀念範疇, 輕者開始懷疑「矮鵝, 這東西沒牌子耶, 品質好嗎?」, 誇張一點的就開始「山寨品啦, 用一用會爆炸!!」 ....
好死不死價格又脫離了大家的觀念區間, 糟糕! 那這東西基本上已經一半認定是爛貨了!

打個比方, 今天你眼前有一個黑漆漆的車架, 有著彎彎曲曲的前叉、後上叉, 上管帶點弧度又富肌肉感,
咦, 這是chinarello 還是 pinarello 還是 performer ?

「你不知道!? 再給你一點提示, 兩萬一隻!!」這個時候大多數人腦子已經產生定見, 然後開始在腦子內跟「山寨」一詞等相關訊息做連結...騎一騎斷前叉、車架炸裂、摔個狗吃屎、便宜沒好貨、....

「這車架品質好嗎?」這個問題其實你到現在都還不知道!! 想知道的話請把車子組起來, 跨上去騎個幾圈!!
這樣做最後的結果, 才是這個無名(白牌)產品的真正品質!

講了這麼多, 無非是要說「品質」這東西其實是很實際的, 沒必要拿一堆品牌或是價格去做揣測, 那非常沒意義! 除非今天有人拿一模一樣的東西, 把使用的經驗傳達給你, 那才是有參考價值的!

最後, 有錢有閒又不想冒險的玩家, 去買品牌貨, 至少可以保證它有一定的品質, 滿足你的期待; 有心但錢又不是那麼充足的玩家, 可以買白牌貨, 但前提是要很努力且全面的做功課! 

givemelightbike wrote:
這個如果成為實用產品...(恕刪)


但這也牽扯倒市場風向的問題,主要的兩大變速系統廠都維持24mm的軸心,甚至於在曲柄以及齒比上面持續作文章的趨勢下;這類非主流系統設計的吸引力不高...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givemelightbike wrote:
在01鬼混久了,果然...(恕刪)


你被點名了

我也是認為,blog寫出來就不要怕看
不然放在心理不要說出來就好。


頭又大跟一個叫做『網路』的bmw說,我跟你說一件事,你不要告訴別人
bmw= big mouse wormen
BLOG http://mpsevo.blogspot.tw/
雖然之前試騎過約1200g/1600g的50mm碳纖版輪,
不過可能腳力不足, 所以並沒能感受明顯的高速(35km/hr)維持優點.
可是每過一段時間又滿腦子敗家的煩惱.
由其看到G大和AmeowH的分享文(大陸 Far Sport輪組), 這病就更嚴重了...

感謝G大和AmeowH不厭其煩的回覆我每日好幾問的私訊!

1.學會如何用Paypal支付國外匯款
2.透過email與Far Sports討論輪組相關問題
3.Far Sports業務 Mr. Smart回覆我每日提出的問題
4.買框找人編輪要多花約2000元編輪費, 而且擔心編完如有問題時兩邊互推皮球,所以還是買一整組
5.Hub比台灣貴, 可惜!
6.我有要求要提供每一根鋼絲的張力值? 只怕數據不真實.
7.買幾組會有優惠, Far Sport應該今天才會回答.
8.U Shape可惜板寬只有22mm.
9.有25mm板寬的輪組, 可惜重量約1500g.
請教各位:
不同寬度如:20.5mm, 22mm, 25mm之間的差別為何?
不同寬度間的重量感覺差異頗大!!
a34349a wrote:
雖然之前試騎過約12...(恕刪)
越寬在側向剛性的感受較好...
你可以在下坡押車時跟抽車時感受到...
我的038框高約19mm寬...抽車時會聽到磨到煞車皮的聲音...45mm框高25mm寬版就不會下坡也穩一點...
但是寬版的較重(同高度)就是...
我是覺得低框應該要找寬一點23-25mm的...高框應該就可以找窄一點20mm...

neo0998 wrote:
請教各位:
不同寬度...(恕刪)
neo0998 wrote:
請教各位:不同寬度如..不同寬度如:20.5mm, 22mm, 25mm之間的差別為何?.(恕刪)


很簡單的道理
越寬,輪胎撐的越寬,也就是你在側向壓車,輪胎的接地面積越大

但是摩擦面積阻力也大了

xr300跟xr279就差在寬度,但重量相同
BLOG http://mpsevo.blogspot.tw/
樓上在談碳纖板輪,窄版及寬版,鋁框xr300及沒見過的xr279???是270的話重量是一樣嗎??

neo0998 wrote:
請教各位:不同寬度如...(恕刪)


如果是高框板輪,廠商對加寬輪圈的賣點通常是空力效果,測試數據一般都顯示這種輪圈風阻較低、側風穩定性較好。

低鋁框也有加寬的趨勢,對clincher輪圈來說,同樣的外胎在加寬的輪圈上會更寬,譬如我把700x23的Schwalbe Durano S裝在Kinlin 的XC279(内側寬17mm,外側寬23mm),胎寬變成25mm,自己的感覺是過彎穩定性稍微變好,吸震性方面則沒有差別。

加寬的輪圈雖然較重,但剛性也比較好,適合體重高的人。

givemelightbike wrote:
如果是高框板輪,廠商...(恕刪)


胎寬得穩定性絕對是比較好的,特別是管胎的影響更大。

之前從維多一級胎23c約22mm寬換成米其林24c24mm寬管胎,下坡穩定性改善很多,而且我只是換後輪而已。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 7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