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ter2009 wrote:
若官方的測試為全新...(恕刪)
"加上預壓設定的差異"
蠻有概念的
所以實驗側向剛性數據如果有跳動
至少要檢查兩個地方
第一要檢查的地方就是預壓
第二是花鼓夾持狀態是否會滑動(因花鼓耳造型多)
至於資料庫是否無價值
採樣數據加上實際使用及車主跟我的討論
對我的研究是很有幫助
另外同型號的輪組
有機會我不會只測一組
你提出的論點
很開心和你討論
但不論如何 我發現討論已經完全離題了
這篇文章是在討論碳纖
其它不相關的話題
我就不在回應
謝謝你~
山姆叔叔3746 wrote:
曲柄是CHC回信所提出的說明 並非是山姆所說)
山姆叔叔3746 wrote:
從昨天開始進行剛性數據採樣討論
我發現網路上忽然有許多對我莫名的攻擊
都有提到你
希望與你無關
山姆叔叔3746 wrote:
還有 我臉書早就封鎖所有跟你相關的資訊
所以我不會看到你的東西
既然你不喜歡也不認同我的研究
希望你也別一直來關注我
從你的用字當中 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
你一直在關注我的動態
山姆叔叔3746 wrote:
1."5%這件事,如果從CHC講出來,我覺得會有點扯"
這5%我們討論的確實是在實驗時會出現的偏差
就如你說的"同一個實驗室內,也是多少會出現偏離很大的數值,這種數值會先被剃除"
我想問如果你測的次數不夠多
你如何知道哪個數值是偏差?
還是只要測到的值和公告的數值不同就一直測,直到數值出現你要的才用
或是就算只測一次但和公告數值相近就用
這樣就叫作剔除偏離很大的數值?
還有你之前提到說側向剛性壓一壓就知道不是?怎麼現在又說"多少會有偏離很大的數值"?
檢測儀器量測單位越小越貴
要能動態測量更貴
為什麼?相信你比我更懂
剛性實驗 我用的壓力源單位是0.1Kg 檢測位移單位是0.01mm
並且是動態測量 所以我測量很耗時 需要很多動作去確認我的量測值
山姆叔叔3746 wrote:
實驗的方法跟標準應該要有所一致,消費者才真的有比較的基準。"
我認為同一個實驗室出來的數據就是一致 (我只用自己數據比較)
檢驗標準如果有公告或有標準儀器我一定會去遵循
不過目前沒有(但看起來你早就認定小索就是標準)
你要看誰的數據我沒意見
但請不要要求我把小索的標準當標準
或者請你或小索先把他的檢驗方法與CHC討論研究
再由CHC公告為側向剛性檢驗標準
那我就會遵守
good886 wrote:
山姆叔叔,CHC的...(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