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想請教關於公路車跑山路的重量及煞車選擇

?

奇怪的需求

下坡難煞要檢討的是夾器、變把、技術習慣

跟羊角把、輔煞有什麼關係?

出賽前換一下? 根本就浪費時間浪費錢又麻煩

又不是換輪組

如果你覺得公路車下坡很難煞

我猜是你夾器太差

Ultegra 6800, dura ace 9000上把下把都很好煞

也沒換羊角把的必要,當然沒人這樣搞

有些公路車倒是會換三鐵計時車的飛機把,跑平路為主

TONY1978 wrote:
我一直有疑問

大家都知道長下坡彎把剎車很痛苦

大家也不想裝看起來很業餘的輔助剎車

那何不用羊角把,在出賽前換一下,把帶纏一下

外掛休息把一樣可以壓低姿勢

比賽若沒有要爭積分 換裝羊角攻坡是否為好選擇呢?



樓下正解

以前高中騎KHS R2000 無煞變把, 從陽明山中山樓下滑到士林,手壓煞車酸得要死

現在5800,6800,9000以上夾器已經沒有這種問題

助航站-士林, 武嶺-埔里都正常使用
Deo Lo wrote:
?奇怪的需求下坡難...(恕刪)


我用5800配SWISS STOP煞車皮,之前去跑櫻花勇士挑戰,從拉拉山遊客中心下山回來也不覺得下山很痛苦,我上一台車用3500 SORA,下坡的時候握上把都要用4隻手指煞車才比較有力道,現在都只用2隻手指就夠了,所以這一世代的5800之上的煞車應該都改善滿多了。
Deo Lo wrote:
比我預估的快我大概2...(恕刪)

協會網站的成績出來了,我總共騎乘3小時29分。
總共一千五百人報名,我竟然在前五百名以內,
本來還想說我回到終點,應該超過一半的人都回來了~
deo lo兩小時十多分鐘的成績,差不多在前二十名。
另外我有看到新竹的鐵騎車隊,成績跟我差不多,
感覺對於提升我的能力,似乎沒有甚麼幫助~
有機會還是去跟e-ma團騎好了~
---------------------------------------------
參加e-ma的團練...,前面一公里他們應該是在熱身吧,
過了一公里,我就落單了,越拉越開,
全部是平路,我還跟不到兩公里,就看不到人了~
完全被海放!一點都不誇張,越來越遠,然後就不見了。
即便這樣,有機會我還是會參加團練。
雖然我的工作要輪班,可以參與團練的機會並不多,
平常自己練習,有機會就團練,持續個半年甚至一年,
如果仍然無法突破的話,我才會放棄參與團練。
-------------------------------------------------
另外,我騎平地的回轉數,竟然是別人爬坡的回轉數....
這樣看來,七月的kom我還是不參加了~差太多了!
五月底我同事要出國,我必須代班,思源埡口就無法參加了。
這樣也好,三月的櫻木花道我不輕鬆的完賽,
接下來四月的環花東365可能也是一場硬仗,之後就先自己練了。
--------------------------------------------------
海放、海放、又海放,明知跟不上,卻依舊是來參加團練,
西濱來回騎一百公里就被操到爆掉了,
在開車回家的路上,一直想睡覺~
這次真的讓我見識到什麼叫做爬坡衝刺...,比我騎平地還快!
另外,對於mobile01版上,新手的發問,我也決定不再回答了,
因為,僅僅以我騎車三個月的經驗,去告訴別人要怎麼做,
現在看起來真的是班門弄斧,就怕會讓新手誤入歧途啊!
---------------------------------------------------
剛騎完環花東,第一天騎完簡直生不如死,全身痛、抽筋、麻...
這種長距離的路程,根本不適合一的人獨騎,
特別是兩天不管是南下、還是北上,都是逆風,
第二天遇到桃園來的車隊,沿路把人都拉進車陣當中,
我本來還想說他們速度這麼快,我根本跟不上,
後來他們因為停紅綠燈停了下來,剛好被我拉近距離,
就順勢跟上了,沒想到在車陣中這麼奇怪,為了跟上車隊而拼命踩,
卻不會累,連水都沒甚麼喝。
回想起來,這個車隊真的是一個好的車隊,不是為了比賽而騎車,
有點想是為了推廣自行車運動,讓大家有參與感,真的很謝謝他們,
讓我受益良多。




買+騎公路車還不到半年,四個多月,該來的還是跑不了,
今天,2016-05-11,我上卡了,
上網買了卡踏,然後到車店買鞋,
回家自己安裝上去之後,開始練習上下卡,
一直都無法上卡,感覺車架快被我折斷了!
後來終於被我上卡了,再找時間出去試騎。
-----------------------------------------------
七月的kom還是報名了~
-----------------------------------------------
6/3(五)騎羅馬公路的時候,遇到了一位騎卜赫馬的車友,
起初我還不曉得他騎甚麼車,
只見他輕鬆的超過我之後,漸漸地離我遠去,
後來因為不約而同的在路口的便利商店休息,
我才發現,他停在門口的腳踏車竟然是卜赫馬,
他說他的空車重達九公斤多,鋁車,sram apex,原廠鋁圈,
閒聊之下,這位車友已經騎六年了,
最近要騎東進武嶺,才開始練爬坡。

跟這位車友聊完之後,算是直接面對面的解答我半年前買車的疑問了,
車子本身的重量對於一般剛接觸公路車的新手而言,影響是微乎其微,
還是那句老話,重點在腳力!!
我也有提到我上卡前,跟上卡後感覺沒有甚麼差別,
他也有跟我講解一些技巧,我也有試過,但是都撐不久~
我買車還不到半年,上卡也還不到一個月,再多騎騎看吧~
8/12
0827塔塔加,0903東進武嶺(原定0709KOM,因颱風延期),
連續兩周都是高難度的挑戰,
塔塔加75km的爬坡,kom更長達105km,
完賽應該不是問題,就怕沒能在關門前完賽~
這樣我訂的接駁車就....
----------------------------------------------------
個人坐騎performer scr disc重量紀錄

1.車身
車架+前叉+龍頭+把手+變把+前後變速器+鍊條+大盤+坐墊+前後煞車卡鉗+變速線+煞車線=>4.99kg。

2.前輪
外胎+內胎+輪框+鋼絲+花鼓+碟煞盤=>1.38kg(不含快拆)。

3.後輪
外胎+內胎+輪框+鋼絲+花鼓+碟煞盤+飛輪=>1.73kg(不含快拆)。
--------------------------------------------------------------
2.+3.兩輪=>1.38+1.73=>3.11kg。

1.+2.+3.=>8.10kg(不含快拆)。

空車(含快拆)1.+2.+3.+快拆=>8.25kg。反推,兩隻快拆=>150g。
--------------------------------------------------------
全車=>空車+踏板=>8.43kg。反推兩支棒棒糖踏板180g。

全車+兩個水壺架+打氣筒+手機防水套+扣架=>8.62kg。

全車+兩個水壺架+打氣筒+手機防水套+扣架+手機=>8.84kg。

全車+兩個水壺架+打氣筒+手機防水套+扣架+手機+車燈=>8.84kg。

全車+兩個水壺架+打氣筒+手機防水套+扣架+手機+車燈+工具罐=>8.94kg。
(工具罐內有一條內胎,兩隻挖胎棒,面紙兩包)

全車+兩個水壺架+打氣筒+手機防水套+扣架+手機+車燈+工具罐+一瓶卡打車=>9.77kg。

延伸水壺架=>230g。一瓶卡打車=>830g。
人外有人
有2:0X的
也有更強在比環台賽的
還有更強在備戰環義、法賽的







Kang-Wei Tzou wrote:
成績出來了,依照大...(恕刪)
遲來的東進kom
大禹嶺之前,比塔塔加還輕鬆一半,
除了補給站補給,全程沒落馬;
大禹嶺之後,騎騎走走,
牽車走了可能有一個鐘頭。

Deo Lo wrote:
?奇怪的需求下坡難...(恕刪)
塔塔加,除了進補給站補給,只有因失去平衡落馬一次。
回程為了省1500,從塔塔加騎回埔里,騎到快翻臉。

Deo Lo wrote:
?奇怪的需求下坡難...(恕刪)


2016我參加的最後一場活動



2017賽事,應該就這兩場了吧。

3月輪霸西濱



4月春季登山王挑戰賽

由於我從碧綠神木到關源加油站是坐接駁車,
節省了至少十五分鐘以上,
且,大會成績是從放行點開始計時,
所以我的完賽成績至少要多加一個小時。

去年用原廠1800g的板輪,今年換了1250g的爬坡輪,
結果我的成績比去年還退步。




放幾張終點前的搞怪照片。








Kang-Wei Tzou wrote:
塔塔加,除了進補給...(恕刪)


樓主對於以前自己的許多疑問,現在應該心中都有解答了吧。

祝騎行一切愉快、安全~
同一個人,相同的腿力,爬坡的關鍵就在於齒比,
不過到底車重的影響有多大,我目前還是沒有答案~
-------------------------------------------
我最近算是忙完了,
這一段時間,因為我參加自行車活動,常在我的臉書po照,
所以也多認識了一些有在騎車的朋友,
之後有空我再跟他們一起約騎,
可以的話,再與他們交換車子騎乘看看,
感受一下不同車子的差異,這樣大致上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
09/07補充,
不一樣,自己身上或是車子上放多重的東西,
還是相同的車子、相同的輪組,
我要感受不同的車架、不同的輪組所帶來的差別,
這樣我將來升級或是換車,比較有可以參考的價值。

Kang-Wei Tzou wrote:
同一個人,相同的腿...(恕刪)


這很簡單啊,你就騎一瓶水可以抵達的距離。

這次兩瓶水騎,下次一瓶水騎,幾次答案就出來了。


覺得5~600克不夠客觀,那再加上工具包,加一加至少差一公斤。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