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野鬼 wrote:
是製程的不同嗎?我看...(恕刪)
製程 聽起來好像在做cpu
這是設計上不同 也隨著不同廠牌有不同的設計
碳纖較不吃側向應力 所以在某些部位 都必須以金屬來替代
除了車身外 例如碳纖的把手 也有相對應的龍頭來鎖 某些廠的把手還強調 若非他自家的龍頭 鎖裂了把手一概不保固
所以一些案例是有人把車身和坐管那邊鎖壞的...崩裂的碳纖...甚至縱向裂開的坐管
felt的坐管在我車上這隻就很明顯是包鋁的 設計上還是夠輕160g 所以我就沒換掉
配合上 車身那邊是鋁的 鎖起來較為安心
這都是用很傳統的圓形坐管束逼緊的鎖法的
近來 也出現一些形狀奇怪的 三角的 v型的~設計鎖法 確實是有可能不需要用到金屬 而呈現整個碳纖的
但bb處是很少能逃掉用金屬的
碳纖車 有一個比較不是很正確的認識是從最後外觀呈現的束的粗細來判斷好壞 (eg 3K, 12K)即使是這最容易看到的, 但這只是最後的外觀上的成型 並非由此決定該車架的品質
The carbon weave, or outer appearance, which most people recognize is typically used only for the final outermost layer, which is visible through the clear coat. Although this lends some structural integrity to the frame, it is primarily cosmetic. So a 2K, 3K, or 12K weave design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determine a frame’s quality.
比較好判斷的仍然是夠不夠輕 很多都可以達到1kg以下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