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abell wrote:照過來!照過來!亞。...(恕刪) 有一些品牌的單字錯誤 , 而且不少知名品牌都沒有在連結中 , 例如3T 和 Lightweight , 要多加油了 !!!如果要說到國內收集自行車網頁最豐富的網站 , LYS單車世界 應該可以算很知名的了 !
單車旅人 wrote:LYS單車世界 應該可以算...(恕刪) 找到囉 LYS單車世界 - LYS BIKE WORLD - Links很豐富的網站,找資料很方便 ~如果會英文的話,很多品牌的介紹都在網站裡面
單車旅人 wrote:有一些品牌的單字錯誤...(恕刪) a:網路世界裡面總是因為這樣的介紹讓更多人因此能夠分享更多的資訊所以不管這是不是copy,其實都一樣有意義只不過大家對於資訊的解讀是必須要建構起自己能力的因為廠商不會自己說自己不好另外是不是好,可能公平的測試單位對於產品提出可經驗証的解讀對於想要瞭解的讀者來講可能才有真正的參考價值這一兩年來由於台灣對於自行車的需求越來越高所以有很多商家不願錯過機會來做自有品牌因此論壇上對於瞭解這些品牌的需求也就越高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出現資訊不對等那麼受傷害最大的---將會是消費者個人淺見認為可能大家最需要的是對於品牌某些產品的深入解讀
liutuanee wrote:a:網路世界裡面總是...(恕刪) 沒有淺顯易懂的介紹 , 又怎麼會有興趣來深入解讀 ? 每天都有人提問幾乎是重覆的問題 , 如果可以先提供一篇文章讓入門者 看一下 , 也是不錯的辦法 , 簡單先認識一下品牌 , 假如對單一品牌或產品有興趣 , 再深入找尋相關訊息 , 也不錯阿 , 所以囉 , 開頭我才會說 :歡迎站上的高手一起分享 , 不分品牌 , 廣納大家的經驗 , 提供資訊讓入門者有參考的文章可以搜尋。過程中難免會因為大家各自喜好和支持的品牌不同 , 而有意見的紛歧 , 如果不喜歡大家都繞著幾個品牌討論 , 也歡迎潛水的版友分享一下 , 才不會淪為特定品牌的秀場 ...下一場來介紹變速器好了 ......
滾邊主意的報導文學?有請媒體人為我講解了。以下為我個人的看法,大家可公平討論。一個車架在實驗室裡測試拉力與強度,這只是數據罷了。當然台灣廠商製做車架的能力很好,數據一定也很好漂亮,但這能做為吸引消費者選購的最大考量嗎?就我個人來講不會是最高指標。就算測試文章寫得多神話,其實騎乘時對我來說也沒那麼重要。每台車、每種零件都有優缺點,瞭解你所踩的車子當下的強項才是最重要的課題。碳纖維公路車車架首重的是管材形變與切割,這樣才能在沒有圖裝的情形下辨識品牌與型號。當然鋼管公路車也可以做到形變,只是要有一台很大又很重的機器(我問盧老闆為何不能做很特殊形狀時,這是他的回答)。第二是圖裝。一個好車架,圖裝不吸引人,要引起人的注意很難。綜合前面兩項,其實就是公路車車架要有一定的美學元素在其中。否則今天買了一個車架,改天看到另一個還是會流口水的。回到我自己的戰駒Carrera Estremo上。我們自己的車友誤以為我最近一趟中社跑了14分初頭,讓他以為車架一換就進步了四分。其實我那次也只是做出跟舊車(10.6KG鋁車)一樣的最佳時間。那麼花了快十倍的金錢組新車有什麼意義呢?當然有,輕了快三公斤後,我在爬山沒體力時,可以輕踩,時速5公里的恢復式騎法。而且脫離了大部份人寫測試心得的公式講解,我說我的車子可以補HP。其實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把分散在網路各處的資訊聚集起來。不是每個人都有在做自行車產業的朋友,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像劉大師那樣的際遇可以去看那麼多的廠商。會想要在本文章內發聲的人,起碼對於自己要講的品牌都有一定的喜愛,出自於分享的心才會寫的。
agi_cora wrote:捷安特的歷史也是不錯...(恕刪) 唉!聰明人講話就是聰明人捷安特最新的工法,牽涉到碳纖做法的新觀念確實是值得想知道碳纖的人去深入了解的這方面單車身活連續兩期都有報導大家也許可以參考看看
義大利血統的變速系統 / Campagnolo原廠網頁下列介紹取材台灣代理商哥美斯網站1933年,Campagnolo 公司在維琴察的一家小車間開始了它的製造工業 。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是 Tullio Campagnolo, 20年代早期他在義大利自行車行業就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了。 在那時有很多賽車比賽,1927年11月11日的一次比賽標誌了Campagnolo在這一行業設計上冒險旅途的開始。當時由於不利的氣候條件,Tullio Campagnolo 被迫在多洛米蒂山(Dolomites)Croce d'Aune Pass頂部退出比賽,而他因此聯想到可以為自行車車輪開發一種快放機械裝置。這一想法加上之後的更多思考是現代競技自行車的發展中決定性步驟的標誌。 1930年,著名的“杆”齒輪取得了專利權,並且正式推向運動領域的高精度機械工程方面。這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新穎的設計和專利產品將給自行車狂熱者的世界帶來了根本的變化。 Campagnolo把自己的產品與那時最偉大的冠軍的名字聯繫起來, 這樣他們的產品就成為成功和勝利的象徵了。有時候從獲得成功到名聲遠揚只有一小步之遙,當面臨著來自全球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時,Campagnolo不得不以更大的目標範圍來發展自身,並加以適應那個時候,最出名的自行車製造商中有很多人開始使用Campagnolo的產品,而且取得巨大成功。杆齒輪後來讓位於活節連接平行四邊形的後變速器,這為現代自行車鋪平了道路,並且永遠性地將發明者的姓名與產品聯繫到一起了。 從1930年Campagnolo第一個產品專利註冊到1940年這十年是這家公司的基礎起步階段。Tullio Campagnolo 放棄了自己的體育運動生涯,完全投入到生意上來。他取得成功的秘訣在於其第一手的比賽經驗,恆久不變的意志,技術上要求完美性以及宣傳上獨到深厚的感覺,在宣傳上Campagnolo把他們的變速系統與當時名聲顯赫的自行車車手的名字聯繫到一起。...... 1955年Campagnolo第一款完整零部件整組件推向市場;1960年,Campagno進入了大擴張時期。從四十年代開始,Campagnolo這個商標在用於自行車零部件和附件上的同時,也被像體恤和短褲這樣的工藝運動裝所採用,這都得益於偉大冠軍們的贊助,其中有一個人的名字尤其突出,他就是著名的馮斯托·科比(Fausto Coppi)。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這一業務活動得到了逐步的加強。而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 憑藉諸如米蓋爾·安度蘭(Miguel Indurain),勞倫特·費格農(Laurent Fignon),葛列格·萊蒙德(Greg Lemond)和弗朗西絲科·羅西(Francesco Moser)這樣重要團隊和運動員的贊助,Campagnolo得到了更大的發展。自行車零部件和附件是直接生產並銷售的,而用於贊助和市場分配的制衣卻是得經過與作為第三方的製作商的協商同意。後面是我個人的想法和收集的資料 , 歡迎站上高手指教和補充資料 自從日本變速系統SUNTOUR (和現在台灣的SR SUNTOUR已經幾乎沒有關係) 退出市場後 , 近十年的公路車變速器市場 , 大概都是Campagnolo和Shimano爭食的時代 , 直到速聯的出現 , 我個人認為開始改變先前的兩家獨占市場 (先不管速聯的變速器是否已經完全成熟) , 這幾年應該會是Campagnolo和Shimano和速聯三強鼎立的時代 , 公路車三大賽事 (環義 , 環法 , 環西班牙) 的比賽選手幾乎都是使用這三家的變速器 ... 在今年Campagnolo率先推出11速後 , 無疑對高價位公路車變速器市場起了很大的拉鋸效應 , 這一步棋對於Shimano (以日本人現在的技術推出11速或更多速應該也沒問題) 而言 , 也許算是奇襲策略 , 當Shimano不斷介紹和測試電子變速系統的時刻 , Campagnolo率先拋出11速的消息 , 對於市場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我個人並不會偏袒Campagnolo或Shimano任何一家的變速系統 , 不過我真的對11速的興趣遠高於電子變速系統 (至少目前) 經典套件現身 ?已經邁入75年的Campagnolo公司 , 義大利人在1983年發表了Campagnolo 50th Anniversary 套件 , 當初一共發行了15000套 , 以當年的 " Super Record " 為基礎 , 並且在外觀上重新設計 , 最大的特點是在於每個零件上精緻的50週年盾牌標誌 , 和 " Tullio Campagnolo " 的親筆簽名 , 還有24k金鑲崁的金屬銘牌 ... 每套也有獨有的流水編號 自行車輪組的快拆是義大利人所發明超過75年的Campagnolo還沒有介紹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