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腳.或是下坡不穩除了可能來自於使用三抽鋼絲的後輪外,應該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沒有中間補強鏈支叉~加上使用了探纖維的後上叉,又讓後勾爪有了更大的應力變形,或許08年縮短後下差的距離就是為了克服後三角偏軟的問題也說不定
這後三角的設計不算新算是中規中矩,早在好幾年前7005鋁車架時盛行的時代就有這樣的設計
另外好奇單車架的重量是?畢竟鋁合金的車架的管壁,只要不要太薄,鋼性都不會太差 ,但那也失去鋁合金車架的輕量優勢
實際的騎程感受還是要騎過才會清楚,就先來說說嘴先~哈哈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jay18 wrote:
仔細看了一下這車架的...(恕刪)
a:鋁因為缺少變形量的問題,一般在騎乘感受上有些會覺得很硬
但是這並不表示車架有剛性,如果抽車時出現軟腳時
那很可能就是車架偏軟了
一般而言,有沒有用補強片或者(bridge)橋接,當然會有影響
但是如果車架本身就夠強時,其實這樣的做法就不一定有必要了
因為非常可能這樣反而會把車架做得太硬了
至於後上叉的碳纖,在試過很多不同型式之後的感覺是
這部分不影響強度但是可能會影響路感
至於減少後stain則純是增加傳動上的靈敏度
如果認為這樣就能讓結構就因此變強,因而改變之前的感覺
可能太高估了這0.5mm的作用了
以頭管和後下叉的高度來看,這支車架做得應該是夠強的
KING25 wrote:
大大們請問預算45K...(恕刪)
這支車架之前在車展時的賣價在15000左右
如果你有了105煞變和大盤,其實已經省了不少錢
因為煞變和大盤是零件中最貴的部分
如果一套105扣掉這些花費
你剩下來的資金應該最少還有二萬元吧
那就看你會怎麼配了
至於之前幾位樓主指這台車的資料查不到的部分
其實卜威自有品牌和OEM車架是分開的
所以大家看到的其實只是其中的一個網站
這支車架的資料應該是在另外的網站上
至於這支車架的設計,原本是針對歐美人士的身材
所以大部分的產品原本是銷往歐洲
而卜威原本對於自有品牌如何做,是否做成車較適當
內部是有一些不同意見和討論的
不過最後的結果,應該還是只賣車架
至於它們會如何推自有品牌,目前還沒有定論
但是北部大概是集中在魔術方塊的康芳菖和奇瑋的謝一丁兩個地方賣
至於中南部是由那家扮演經銷商的角色,可能要問卜威了
其實國內專業的鋁架廠,目前的量仍然很大
不過大部分都還是OEM的角色
因此大家所看到的鋁架大部分就是美利達富士和捷安特
而大家購車的需求,現在除了成車之外
會想要選擇鋁架或鋁的複合材料的並不多
想要組車的人多半也只是向上看而不會向下看
造成這些可能是屬於中階的產品空間被壓縮掉
其實對於入門後想升級的人來講
這樣的產品價錢不貴,但性能和C/P值來看
相對較高
與其去找一支沒什麼品牌又不知來源的碳纖車架
這種專業車廠的產品,其實也是另一種思考的選擇
內文搜尋

X